【社工风采】 “逐光而行,勇攀高峰” ——记一名一线社工的从业心路

发布时间:2023-05-31 09:57: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2020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单晓蕊,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成为了一名社工。她来到首都北京,凭着对社工事业的满腔热忱,加入了北京立德社工的团队,成为了一名服务于困境老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群的一线社工。

3年来,她的心里始终铭刻着社工人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同时,怀着对社会工作行业的喜爱与帮助他人摆脱困境的热忱,她先后深度参与了困境老人、青少年儿童、残疾人领域的社工服务工作。每一个不同的工作领域,于她都是一片驻足凝眸的天地,她愿意发现其中的美好;每一个不同的服务对象,于她而言都是一篇新的诗章,她愿意倾听服务对象的困扰,并乐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工,“助人”是她的工作方法,使服务对象达到“自助”是她的最终目标。

“在钢筋水泥编织成的森林中,我想做一个点灯人”

初到项目点的那段日子,单晓蕊看见职业劳动康复站(简称职康站)的学员们都埋头于自己手中的串珠制品,并没有想要和她交流的意愿,宛若“陌生人”。

“该怎么改善和职康站学员们的关系?”“和残疾人交流中要注意些什么?什么事情是禁忌话题?”“未来的活动怎么让大家更配合自己?”这些问题萦绕在她的脑海中。

比起做“空想者”,她更喜欢做“实干家”。要想将自己从课堂、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务,了解本地区的残疾人情况是第一要务。她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与她每日接触时间最长的职康站学员。

日常工作中,单晓蕊主动与同事的交流、沟通,了解每一位学员的故事,从心底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那些故事像是一封沉甸甸的书信。她也认真翻看了每一位学员的档案,在笔记本上记下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经过几周的深入考查,她了解了每一位学员的情况。

相比于开始时与学员们接触时的忐忑、不安,甚至是一丝微弱的害怕,在单晓蕊了解到他们的致残原因和生存现状后,这种感觉发生了很大改变。她理解了开始接触时残疾人的冷漠和漠视,她也决定要成为一名“点灯人”,重新燃起学员们内心的“希望之光”。

于是,她主动提出开展小组活动。第一次独立为学员们开展小组活动时,即使她帮了充足的准备,即使她有专业知识的支持,即使她已经能够熟练叫出每一位学员的名字,但活动结束以后,她还是惴惴不安,担心哪句话说得不对,哪个环节不够完善。于是,她不断复盘自己在活动中的言行,反思自己的流程安排,并真诚地请个别学员提出改善活动的建议,认真地记录在本子上。慢慢地,她发现,早上上班时,她收到了越来越多来自学员的主动问好。当踏进职业康复站的活动室时,学员们回应她的也不再是冷漠。

随着日常工作的持续开展,她看到了那些逐渐燃起的光亮。她播下的只是星星之火,但希望之光却已成燎原之势。

“在这条尽管有些崎岖的山路上,我想攀至顶峰,成为更好的自己”

积极地参加汇报,进行知识分享、经验交流,一次又一次的历练,让单晓蕊从开始连站在台前都紧张得满脸通红到现在主持整体活动的流畅自如,她付出了很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机构是一块丰厚的土壤,而她则是深埋其中的种子,在同工的鼓励中和自己的努力下长出新芽。

她继续奋力前进,独立策划并执行活动、统筹规划项目实施进度、组建残疾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带领残疾人参与自编自导的反诈短剧……每一项活动,她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这些日常工作的点滴成就聚沙成塔,让单晓蕊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单晓蕊始终不忘自己心底的坚持。社会工作如同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在攀登的路途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她坚信,只要矢志不渝,在这座高山上终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