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讲好文物故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主题论坛上,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发表了题为《用艺术讲好文物故事》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图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景小勇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角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在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我们应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艺术生产国家队、体制创新排头兵为基本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致力于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在艺术创作上,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艺术创作生产全过程,不断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增强艺术表现力。2021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跨界文博圈“故宫博物院”、媒体圈“人民网”,以共同出品的方式,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了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主题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用艺术讲好文物故事。
下面我从剧目创作的六个方面,谈谈艺术创作如何讲好文物故事。
一、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选题与解题
选题是对剧目的设想和构思,是舞台作品创作的基础。选题策划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悦目娱心、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只此青绿》选择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进入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
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察画作形成的篆、绢、颜料、笔、墨等工艺的产生。剧中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劳智慧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
以《千里江山图》为立足点和视觉线索,通过舞蹈艺术深刻阐释其背后凝结的工匠精神和古典美学,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二、匠心打磨,打造新时代优秀艺术作品
1.深入生活与学术支持
《千里江山图》虽是国宝级文物,但主创团队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却发现对其进行详细记载的资料少之又少,如何破题是主创团队在创作初期思考很久的难题。为了更好地舞绘《千里江山图》,使作品表现出宋代美学意境,创作前期,主创团队赴故宫博物院进行采风考察,就文物修复、传统绘画工艺,以及文物研究员的实际工作状态等进行了细致观摩学习,并与故宫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排练期间,集团特聘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曾君、文保科技部主任于子勇、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中旭、书画部副研究馆员郁文韬担任文博顾问,多次深入排练厅与主创、演员就《千里江山图》相关知识进行普及与交流研讨。
在确定了剧中表现织绢、魔石、制墨、制笔等中国传统工艺后,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帮助下,邀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排练厅现场讲解,为剧中工艺人的饰演者手把手教学,并现场把关指导用于舞台表演的道具。
剧组组建了强大的专家顾问团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担任艺术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晓凌担任美学顾问,著名作曲家程池担任音乐顾问,特别邀请故宫博物院专家担任文博顾问,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邀请国画颜料、徽墨、宣笔、双林绫绢等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仇庆年、汪爱军、张文年、郑小华等担任非遗顾问。这些专家的参与,为该剧创作提供了有力的艺术和智力支持。
2.舞台呈现
该剧以现代展卷人探寻这幅递藏千年经典之作的人文价值为视角,剧中设置了“展卷人”“希孟”两位主要人物角色,并选取“青绿”作为《千里江山图》的典型视觉标识,采用时空交错结构进行叙事。剧情设定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一位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来到千年前王希孟即将完稿之时,观众跟随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进入王希孟的绘画世界……
全剧以“展卷”为核心,在舞美、音乐、灯光的承托下,观众仿佛徜徉在富有宋制美学意趣的画卷之中。这种沉浸式赏画的观感体验离不开舞蹈编排、音乐设计、舞美灯光设计等各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三、媒体宣传与多渠道传播助力《只此青绿》成功“破圈”
1. 权威媒体宣传,扩大剧目传播力
在宣传上,《只此青绿》首演期间依托人民网庞大的海内外媒体资源,进行全渠道资源宣发,扩大了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首演前后,以人民网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及海外平台等官方媒体矩阵同步跟进《只此青绿》内容宣传。首演前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头条文章阅读量超500万,人民网官方媒体矩阵同步跟进发布内容累计曝光量超过2.47亿,在国内成功引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新闻、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百余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广泛转发传播。
2.线上线下结合,演出演播并举
《只此青绿》首演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模式。截至今年5月20日,线下演出场次达300场。同时,选段《入画》登上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展演季》,获244万点击播放;选段《青绿》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最美的夜》,播出时间段内实时在线观看观众达1.8亿;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覆盖超过80亿人次,相关微博、抖音、热搜登榜10余次。
近日粗略统计,舞蹈诗剧媒体曝光量已达百亿级,官方媒体报道超过2050篇,亮相央视《新闻联播》5次,《人民日报》进行了3次专题报道,人民网发布了26480篇相关新闻,刊登了687篇专题报道,在人民网官网、官方抖音、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全媒体平台曝光千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9亿次、跟贴讨论超49万……
四、制作理念及模式创新实现“双效”统一
《只此青绿》成功“破圈”源于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创新。
1. 跨界合作助力作品成功
《只此青绿》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是文博单位、艺术院团、权威媒体践行交流互鉴,将“青绿山水”搬上舞台的创新尝试。剧目在学术、创作、推广等方面强强联合、跨界融合,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业及资源优势,通过舞蹈和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彰显高雅艺术魅力、引领新时代的艺术审美,为文物的传播和普及寻找到新的方式和途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成功首演是各方协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馆藏的珍宝在舞台上“活起来”的一次重要实践。
2. 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双效”统一
在运营上,《只此青绿》按照企业化运营模式,大胆引进市场资本,联合文旅演艺(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院线平台(四海一家、保利),精准定位、科学规划,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实现首轮演出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切实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合一。
五、构建产业价值链,打造优秀文化IP品牌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深度挖掘《只此青绿》的核心价值,积极开拓产业链建设。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一方面大力开发衍生文创产品,先后设计推出了保温杯、香氛明信片、多层文件夹、笔记本、丝巾发带、丝绒包等文创衍生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另一方面,推出“只此青绿”联名产品:先后与中粮长城葡萄酒合作,推出长城“只此青绿”联名葡萄酒;与竹叶青茶叶合作,推出“只此青绿”联名绿茶;并先后与吉利轿车、古越龙山、头排苏酒达成品牌合作;与大麦共同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数字藏品纪念票。与此同时,打造了《只此青绿》“青绿打卡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绿空间,富有“青绿”意蕴的空间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未来还将打造城市打卡地、策划线上IP互动话题、推出电影版和戏剧现场等创新举措,将文化融入产品,用艺术赋能品牌。
随着设计的加持、包装的提升、IP的涉入、文化和美学元素的融入等,“东方文创”不断迭新,把文化内涵赋予产品中进行创意体现,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愉悦与冲击力,传递出别样的“东方式”美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只此青绿》创造亮眼成绩单,不到2年的时间里,演出场次超过300场。获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写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讲话〉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入库项目,并摘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荣誉;在北京保利剧院连续演出18场,创造了中国舞剧在一个城市连续演出场次的最高纪录。
这些积极有效的探索,正是基于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丰厚滋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六、下一步创作计划
继《只此青绿》之后,今年2月,集团与重庆市大足区共同策划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进行主题舞剧作品创作,深度挖掘阐述大足石刻等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天下大足、天下大同的时代价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与重庆市大足区一道,从弥足珍贵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中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响力、艺术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创作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精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瑰宝,用文化艺术赋能重庆市大足区文旅产业发展,共谱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篇章。
5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河北曲阳共同策划了以北宋白釉孩儿枕为基点的舞剧《孩儿枕》,用舞台艺术探究“孩儿枕”象征的古代民俗文化意义,以古照今,以物寄情,抒发人们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表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望。舞剧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邀请瓷器、美学、文物、历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同时,我们携手河北保定市政府、牵手B站,以“文化+非遗”“文化+时尚”“文化+科技”“文化+综艺”等多种形式开展新型舞台艺术合作模式。
日前,集团与山西芮城签约联合出品舞蹈诗剧《永乐未央》,把首批国宝单位永乐宫所凝结的中国壁画、古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用表演艺术呈现给世界,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国宝活起来,为履行好新时代就的文化使命。
七、结语
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再到舞剧《天下大足》《永乐未央》《孩儿枕》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追求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同时,作为国有文化央企,我们也努力进行多举措市场化运营,形成舞台艺术品牌的新范式,打造更多具备中国特色、讲述中国故事的内容,努力让更多表现文物作品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巅峰之作,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持续奋斗。
(供稿单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