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蓥市:实施首位战略 加速同城融圈
6月19日,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经开区的笔电配套产业园,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加快施工。笔电配套产业是华蓥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根据重庆企业需求生产上下游配套产品。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3.4万平方米、员工公寓1.7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建成,可入驻企业20家以上。
华蓥山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何明介绍,在华蓥山经开区,从事笔记本电脑配件生产的企业共11家,均为重庆企业的配套商。2022年,华蓥笔记本电脑配件产业实现产值27.9亿元。
近年来,华蓥市坚定把同城融圈作为首位战略,实施33个同城融圈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与重庆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共兴、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重要组团。
交通互联互通
打造川东环渝交通枢纽
据中铁十五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其承建的西渝高铁特长隧道华蓥山隧道掘进已经突破100米,所有施工正在加快推进。
在明月镇明月村的草靶场隧道施工现场,风钻机、挖掘机、出渣车等机械设备轰鸣声此起彼伏。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隧道于3月底正式进洞,前期已完成洞口防护工程,接下来将以每天1.2米的速度正常掘进。
西渝高铁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通道网中京昆、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联通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重要高铁通道。西渝高铁全线开通后,预计华蓥到重庆主城区22分钟,到西安1.8小时,到昆明3.3小时,到北京6.5小时。
广安市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来,华蓥市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加快华蓥山隧道及引道工程、明月渠江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打好交通三年大会战。未来,华蓥市将以打造川东环渝交通枢纽为总体目标,全面融入重庆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配合建成西渝高铁广安站,形成到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产业共兴互补
建设新兴产业基地
近年来,华蓥市坚定发展玄武岩纤维、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集群成链、转型升级,全力建设成渝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019年10月,从重庆市渝北区整体搬迁至华蓥市的四川瀚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不到4年时间,厂房面积不仅比之前扩大了5倍,产值也翻了几番。更重要的是,公司围绕笔记本电脑配件产业,建起了完整的生产链,从模具开发、镭雕、喷漆到组装出货,所有工序都可以在华蓥完成。
“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7500万元,同比增长10%。”该公司负责人说,从一季度产销两旺的势头来看,今年完成3亿元产值目标信心十足。
聚焦笔电、手机、通用零部件三大主攻方向,华蓥市持续加强与重庆两江新区、渝北区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协作,先后招引、链式聚集世界排名前三的笔记本散热模组生产企业力泓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111家,成功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目前,力泓科技、瀚海电子等27户电子信息企业,为重庆惠普、京东方等关联企业配套生产CPU散热模组、笔记本外壳等零配件。同时,正大汽配、正梁机械等19家机械加工企业,为重庆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
目前,“华蓥造”玄纤制品50%的产量销往重庆,广安蜜梨在重庆直销率常年保持在65%以上。
服务共建共享
打造民生“幸福圈”
今年2月,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川渝合作示范校在四川省华蓥中学正式挂牌。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华蓥市教育和体育局与重庆市巴蜀中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明确了战略合作框架。
根据协议,巴蜀中学将在华蓥所辖部分学校的现代学校治理、课程体系建设、教师联合培养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华蓥所辖学校依托巴蜀中学云校,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等。同时,双方还将共享知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构人脉、信息、渠道等资源。
目前,华蓥市4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成渝地区知名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华蓥中学成功命名为西南财经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牵头建立的华蓥山电子技术应用产教联盟,目前已有重庆育才职业教育中心等10所学校和重庆成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企业加盟。成立重庆都市圈华蓥山教师进修联盟,与重庆渝北、合川、北碚三所教师进修学院创建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
在政务服务方面,华蓥市形成以“川渝通办”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完善跨区域交通协调机制等29条重大改革清单,以及华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华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14条重大政策清单。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川渝通办”专窗,近三年累计办件7947件。
在医疗卫生方面,华蓥市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协作,稳步推进跨区域医联体。7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国家级平台,160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普通门诊直接刷卡,147家定点药店开通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业务。
华蓥市着眼于医疗、金融、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推进毗邻地区服务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民生“幸福圈”。(谢鑫、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