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家风故事 扬军人本色

发布时间:2023-06-25 13:11: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鹏 叶帅 陈薪存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有句话说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军人家风,传承更多的是忠诚勇敢、崇德向善、仁爱孝廉、节俭朴素等品质,闪烁着党性的光辉和炽热的精神品格。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那些在军人家庭中成长的战友们所传承的家风。

中士 刘强

18岁刚刚入伍,我就能踢出阅兵式般的标准步伐,父亲是名退伍军人,军姿严整也是因为受到父亲影响,入伍前父亲就曾告诉我,在部队里,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

2019年,我光荣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在前期训练过程中,每天要以最高标准站立很久,达到两小时不动、三小时不倒、四十秒不眨眼的高标准,军姿训练时间从开始的20分钟军姿慢慢增加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四个小时一直到五个小时。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一个淘汰离去,我没有丝毫退缩,更加坚定完成任务的决心。为了进一步增强站立基础,方队提出强化军姿站立训练的方案,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军姿站立,一直到下午一点半,从开始的平地站立五小时,逐步改为站立砖五小时,再到最后的携枪立砖五小时,每次站立结束后很长时间都不能动,自己的膝盖肿得犹如被打气了一样,因为长时间站立双脚血液不流通而出现大片淤青,更严重的是自己还患上了精索静脉曲张,疼痛难忍,烈日炎炎下,汗水从指尖滑落,身上的衣服如被雨淋过一般。由于气温过高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之下,枪背带被晒得温度过高,导致整个背部烫伤脱皮,但仍坚持训练。最终成为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正式队员中的一员。

昔日的军人渐渐老去,当年的军娃接过父辈的钢枪,在军营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血脉相融,薪火相传。我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最值得纪念的青春融入部队,奉献给铁打的营盘,接力传承强军兴军的薪火,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事。

上士 王庭德

我的母亲今年五十二了,曾经是一名军人,她十七岁走出小山村在部队野战医院当了一名护士,抢救了许多战友。有了我以后,她只是供我吃穿用度,可是从来不会认真地关心我,即使是我再疼再难过。

看别人的文章里总是抒发母爱:母亲半夜为自己盖被子,为自己雨天送伞……可我从未在阴沉雨天中看见她的身影。记得有次雨天,滂沱的大雨像是要把世界淹没一般。学校的路又被家长的车堵得拥挤不堪。看着他们脸上焦急的模样,我多希望她也可以为我在门口等待,但是这样的场景却并不多见。于是我只好顶着彻骨的寒风奋力往家赶,渐渐适应了这种凡事靠自己的习惯。

我曾向她抱怨过,曾告诉她我想她来接我。可我的要求总是被她冷漠的话语打断:“只是下雨而已,别的没有家长接的孩子,不也是回来了么……”

那时年龄虽小,但是我懂事比别人都早,我内心感叹:“是啊,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只是因为母亲曾是一名军人,还是仅仅是我太矫情而已。”

于是此后无论再苦再累我都不会说一句。我要证明给她看,我可以。

后来看见她转的一篇日志:“坚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莫大的财富。无论有怎样的困难和苦痛,都可以笑着面对。学会坚强,就不会受伤……”

现在我也参军入伍,我能够明白:原来她爱我,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付出。她在教会我如何坚强,因为害怕我受伤。我终于理解为什么自己摔倒了能够马上爬起来,遇到了任何困难从不畏惧退缩。

一切都只是因为那所谓的坚强的家风。

中士 荀坤

我的父亲是一位军人,他身上体现出的军人作风,严格的家风要求,严厉的家训和家规至今对我的影响颇深。

从小生活在军人家庭的家风是很严格的,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受部队环境影响,我从小在这种环境下熏陶长大,影响我最深的人来自于我的爷爷。

爷爷是建国初期时入伍的老兵,参加过数次剿匪,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爷爷的身上有很多伤病,每到阴雨天气就会浑身疼痛,小时候就经常听他讲当年剿匪的精彩故事。父母年轻时候工作都很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身上的军人作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成长。

爷爷很少给我们讲深刻道理,有时他的教育方式还有点简单粗暴。但是,他对党对国家的忠诚,为人处世正直、善良、节俭等品质深深影响着我。他为人正直,脾气粗暴,容易得罪人。他不喜欢求人,不贪小便宜,爷爷就是这么一个正直的人,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行的端、做的正,这样走到哪都不会被人戳后脊梁,这点我永远铭记在心。

从小受爷爷影响,军人情结一直深深地埋在我心里。当一名军人是我的理想。大学毕业后我就毅然决然弃笔从戎,来到部队从军开启军旅生涯。当上了一名普通基层连队战士,虽然条件艰苦,每天都要站岗执勤,经历风吹日晒,但我要向爷爷证明自己,吃苦耐劳不光是您那辈能做到的,身为90后的我同样可以做到。而基层连队生活,练就了我的铁脚板、强壮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意志,9月份还被评为“优秀士兵”,我没有给爷爷丢脸。

爷爷、父亲、和我都经历了部队这个大熔炉的历练,爷爷身上军人坚强、正直的优良品质,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家风,传承下来,受益无穷。这就是我的军人家风。

上等兵 马迁

家风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是文化传承的基因。一个家庭的家风,决定了一家人的做事态度和处世准则。作为生长在军人家庭的我而言,从小耳濡目染,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祖辈父辈们如何为国家为信仰奉献他们的青春年华,乃至他们的一生。他们的以身作则比起说教更深刻的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父亲年轻时曾在新疆边防团部队服役8年,克服高原戈壁的艰苦条件,忍受一次次极其危险的运输任务,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他对我的教育也带有他在部队训练时留下的印记——带我长跑、教我游泳、在家里父子拳击对打(每次从家门口开始,以把我打到阳台而告终)。不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培养我的心境。这也让我能够在今年入伍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困难时,总能够不骄不躁,沉得住气,保持一颗平常心。

因为父亲是一名军人,迷彩成为我追逐热爱的色彩,军营成为我最向往的地方,“当像爸爸一样的好兵”,就是我的目标。(刘鹏、叶帅、陈薪存)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