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村位于张家港市锦丰镇东侧,村域面积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23人,流动人口超4000余人,现有党员226名。近年来,建设村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人员结构趋于复杂,乡村治理存在着日益增多的堵点和盲点。基于此,建设村党委大胆探索、积极求变、解构重组,以党建红引擎激发基层治理多元力量,逐步构建起“党群同心、民富村强、和美乐居”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先后获评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村庄、江苏省文明村、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先锋村、苏州市“智慧农村”示范村等。
聚力建优组织体系,红网精治筑牢基层治理“共建”堡垒。紧扣网格、阵地、队伍三大要素,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持续优化基层治理组织架构。精心编织“网格图”。按照村域范围、组埭距离、群众数量等要素,将全村划分为3个治理网格支部、29个海棠网格,形成“村党委-自然村党组织一村民党小组一党员群众”组织体系,使党组织治理触角全方位“进组入户”。科学布局“阵地群”。根据治理网格分布,分片区打造“锦西人家”“元兴驿站”等特色党群共融阵地,收集网格民情民意、拉近成员社交距离,搭建集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党群互动、文明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先锋前哨阵地。选优配强“硬队伍”。建立先锋岗、划定责任区,培育了一支敢于担当、素质优良的基层治理队伍。“两委”班子成员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确保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始终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聚能配优先锋骨干,股长议事激活基层治理“共治”力量。延伸“近邻党建”触角,以“乡村菁英”为“股长”,创设村务共商、难事共解、矛盾共调、公理共评、乡风共育的“股长议事会”,推动乡村善治行稳致远。一支队伍干事,深化治理路径。选聘数名村情熟、威望高、经验足的乡贤能人为“海棠先锋·股长”,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1+1+N”网格自治队伍(1名网格支部书记、1名网格员、N名组埭股长),划分固定包干区和专长领域,明晰选聘流程、坐班制度、礼遇举措等,切实把乡贤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套机制议事,优化治理流程。建立“日办结、周收集、月会商、季反馈”的“日周月季”议事模式,实施“问题收集—分类处理—集中议事—跟踪反馈”闭环机制,形成“小事速议、难事共议、大事联议”的自治构局。一份清单评事,强化治理效能。推行股长履职评议积分细则,依托线上“智治建设”小程序+线下“锦西夜话”议事平台,形成以德服众、以能评优、以绩定效、能进能出的履职考核评定机制。
聚心做优为民服务,多元善治描绘基层治理“共享”模样。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聚民力、解民忧、暖民心,推动形成治理有成效、服务有温度的乡村治理共享新格局。打造更有安全感的和谐村庄。海棠先锋股长结合日常走访巡查,及时分析汇总、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围绕身边人和事,依托地缘人缘亲缘优势,收集民意,调处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建设更有美誉度的宜居典范。完成村庄规划设计,深化村庄宜居环境建设,高质量推进特色田园建设,打造以建设支港和锦西中心路为十字轴心的1.6公里“锦西特色田园美丽廊道”,建成元兴文明骑行步道,让小花园、小憩点、小景观成为农村新风景线,让乡村成为承载着记忆、寄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涵养更有引领力的文明乡风。组织开展“建设五美”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打造“田间舞台”“锦丰小当家”“建设桑榆美”等特色品牌,依托“文明积分银行”项目和“智治建设”微平台,将无形的“乡风”转化成有价值的“文明”,努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