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兴胜村(原花溪镇郭沟村)二组,在一条清水流淌的堰渠旁边,屹立着两座雅石打造的石碑,在石碑上记载着57年前地方干部群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理想。
这两座石碑分别为《飞水堰纪念碑》、《六七五一倒虹管纪念碑》,碑文详细记载了1966年、1967年在共产党领导下地方人民兴修飞水堰、倒虹管水利工程的历史,体现当时地方干部与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一心,兴建水利,发展农业,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向着共同富裕的理想奋斗的真实写照。这条57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灌溉了玉屏山下原花溪镇多个村社,至今依然发挥着满足地方百姓饮水,农业生产灌溉的重要作用。在经过洪雅县文管所鉴定后为近代红色遗址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意并成立了“洪雅县兴胜村文物保护小组”保护现已经发现的相关文物。

第一座石碑为《飞水堰纪念碑》:
正面石刻:“飞水堰纪念碑”,刻立时间为“公元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由“工程指挥部”立。
右边石刻:
“青山险岩飞水飘,万古以来不效劳。
自从有了共产党,敢从使唤灌良田。”
背面石刻为序言:
“花溪飞水堰工程是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期,正值党中央、省、县委飞出大造农田基本建设运动的指示,在各党委的英明正确的领导下,当地群众的迫切要求,为解决旱象威胁,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大兴水利运动向着万丈绝壁的飞水岩进攻。红金、沈沟、一心、东升四大队400多名社员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从1965年3月30日至1966年3月止,奋战四个月的时间,终于的积雪满地寒风刺骨的战斗中完成了最艰巨的爆破工程,就土石方平面回填方23201米,挖出隧洞六个130多公尺长,总需工程量24736个,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样样以主席思想挂帅,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大寨大队的精神,大庆油田的革命干劲来改造世界,改变了凶山恶水的大自然,至使十个大队,多个生产队的收益面积全部得到自流灌溉---------。”
左边石刻:
“人民公社力量强,共同富裕好方向。
广大干群齐动手,双手劈开大自然。”
(具体文字考证依据原碑文)

第二座石碑为《六七五一倒虹管纪念碑》:
刻立时间:一九六七年五月一日。
正面石刻:“六七五一倒虹管纪念碑,六七五一倒虹管于一九六六年七月竣工,在毛主席伟大旗帜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促进下,灌区群众下定决心艰苦奋斗终于在一九六七年五月一日竣工,全面通水。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故群众命名为六七五一倒虹管,管长二0一公尺,口径三公尺,进水垂直高二二四公尺,出水口垂直一九二公尺,进出水口高差三二公尺,共砌石二四三三五个,土二二五0个立方共捐款*四二三七元。群众为了纪念特刊志不忘。一九六七年五月一日。”
右边刻:“人民,只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左边石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该予以极大注意--------毛泽东。”
背面石刻:“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毛泽东。”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全国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的通知》( 文物革函 C 2022 J 429 号 )内容要求 , 依据四川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全省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的通知》的内容,执行洪雅文物局(文物管所)的红色遗址不可移动文物“红色标语”整理要求,柳江镇兴胜村文物保护小组在2022年整理资料上报《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表》关于《飞水堰纪念碑》、《六七五一倒虹管纪念碑》记载红色标语的内容。红色遗址石碑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
在《关于开展全国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的通知》文件的内容强调:“红色标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政军民开展政治宣传、加强思想动员的创新形式和重要手段,凝聚着党的光荣历史,是中国革命史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革命文物资源, 在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柳江镇兴胜村文物保护小组坚持党的领导,执行洪雅县文物局(文管所)关于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物遗址而不断努力!
(注:以上具体文字来源原碑文记载,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完善。文章内容:洪雅县柳江镇兴胜村文物保护小组,图片:张明清 余柯洪,编辑:唐从祥,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