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余年,刘玉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迹。她是扎根一线的典范、言传身教的榜样、践行师德、坚守育人初心的模范,在她的身上闪耀着高尚师德的光辉,展示着“慈”“坚”“韧”特性,她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
一、守初心,担使命,她是扎根一线的典范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以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信条教育学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要求自己,使自己做到最好。
她在教学岗位中担任《教育学》、《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师学导论》、《课程提问与引导》等多门课程的教学。虽然教授课程多、工作量大,但她都能用心对待每一节课,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要花上三十余小时来备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如制作教学PPT、撰写授课详稿、熟悉授课内容、练习教学语言等,每一堂课都要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和优化,凝聚着她的辛勤付出。从新手教师到成熟型教师,她在各种比赛中历练着、进步着、成长着。为了能在各项竞赛中脱颖而出,她常常以“校”为家,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打磨课程、钻研业务。正因如此,她才能在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次;在湖南开放大学组织的竞赛中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在郴州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3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
她不光追求着自己的进步,同时还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记得有一次正值国庆假期,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开展玩教具比赛,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耐心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打磨作品,最终获得了二等奖。学生激动地说:“刘老师,没想到我也能获得二等奖!太感谢您对我的指导和鼓励了,这要是以前我都不敢想!我以后一定会继续扎根教学一线,争取做一名优秀教师。”
二、有信念,敢作为,她是言传身教的榜样
刘玉立先后在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教务科等行政岗位从事资格认定、考试、培训等工作。尽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是她从不抱怨和推脱,秉承着“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理解就研究”的态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因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她在2019年-2022年度考核中连续四年荣获嘉奖,同时被授予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优秀考务工作者”、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拥有十余年党龄的党员同志,她坚守永远跟党走的理念,在工作中处处发挥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模范和表率作用。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她始终坚守在教育帮扶的一线,积极参与“乡村教师跟岗实践培训”、“乡村教师适岗培训”及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等项目。记得2018年她在组织“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项目时,恰逢她的母亲生病在郴住院。当时的她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一边是求知若渴且愿意定向到乡村发展的学生,一边是养育自己的母亲,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岗位。因无法照顾母亲,她感到无比纠结和自责。母亲安慰她说:“没关系,你从小就孝顺,我明白你的心意,有你爸陪着,不要担心。你这次的工作可以让更多像你一样的山区孩子走出来看世界,我为你骄傲”。在乡村教师培养相关项目推动下,至今已有上千余名学生走上乡村教师工作岗位,使得上千名乡村教师获益,助力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有人不理解,为何她要去坚持做这些与乡村教育相关的项目?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且出生在乡村的人,本就应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己应有作用”。
三、有大爱、敢担当,她是践行师德的模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的老师教不出有爱的学生”。在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的身上就体现着“大爱之情”。作为教师,她用爱去灌溉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和引路人。在教学上她是学生的严师,在生活中是学生的朋友,她愿意倾听学生的烦恼,乐意为学生排忧解惑,她会主动联系困难学生,积极与困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并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因为她的关心,这些已经成为教师的学生们每每提起她,都充满着感激之情。
她主动关心学生,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开放教育学生的意愿和诉求,她始终站在学生立场,对特殊学生进行特别关照。因为她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才赢来了更多学子的成长,引领着学生向善向美,坚定从教信念。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利用休息时间每年定期参加家乡片区的助学协会,积极参加奖学奖教活动,总想为山区学子做点事儿。
她总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教育事业奋斗是无限的。”是的,她就是我们身边一位平凡又伟大的老师,她也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于一线教学,以岁月为卷,用青春作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奋进人生,为助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