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1 10:13: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常雪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消费渠道和场所,因网络贷款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目前,网络贷款已成为常见的贷款业务,而所 络贷款限制条件较少,其主要针对人群为当代大学生,并且网络贷款限制条件少会导致当代大学生养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阻碍青少年的健用发展。文章通过高校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存在的问题和行为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促进学生今后健康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

在我国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务不断扩大发展规模,而一些不法分子打开了网络借贷市场,网络借贷也逐渐成为人们缓解这些 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网贷行业的监管机制有待更新与完善,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空隙开展不良网贷机构,而一些不良网贷机构和网贷公司混入到网络当中,并将业务受理群体锁定在大学生范围内,当代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无法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正确辨别,容易掉进不良贷款机构的陷阱中。基于此,针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现状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将网络行为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中。

一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行为现状

(一)盲目跟风

目前,在网络平台中的网络贷款机构,经常利用高校代理人或校园宣传方式,为当代大学生宣传网络贷款的好处,因网络贷款机构运用的宣 传手段相对夸张,且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诱惑性,当代大学生的自控能力 较差,容易被欲望所驱使,进而使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不断增加,在校园中 掀起一阵浪潮,使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贷款的好处,导致在校大学生 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很多学生参与到网贷机构中的目标是盲目的,多数大学生存在从众心理,最终造成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陷入了网贷机构的圈套。

(二)相互攀比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使我国各行各业都朝向新的发展模式进攻,越来越多的行业注入到网络平台中,而网络平台也是当代大学生主要活动的场所,网络购物平台中的商品多元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购物欲望,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校期间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但由于攀比过程中缺乏购物资金,大多数学生会通过网贷形式以实现自身的强烈需求。

(三)享乐主义

目前,多数大学生已达到了法定年龄,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质与年龄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未发展成熟,没有步入社会进行实践和发展,在思想上相对单纯,并且互联网平台具有较强包容性, 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展开活动,容易受到不良利益的驱使,形成享乐主义。 此外,大学管理制度相对初中和高中管理制度相对宽松,学生在管理相对 宽松的环境下,容易过度注重个人主观上的精神享受,忽视自身的实际经济状况以及所要付出的代价,导致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容易落入到网贷圈套,满足自身的强烈需求,进而陷入到网贷不良机构的循环之中。

二、高校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借贷无门槛

现如今,大多数网贷机构运用校园网贷平台,虚假宣传网贷的好处, 并且其中还运用了隐性条款的宣传内容,在校大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 很容易落入到网贷宣传内容的圈套中,多数大学生只看到了互联网消费贷 款带来的便利,没有意识到网络贷款存在的风险,在大学阶段,多数大学生都是由家里提供经济条件,而在欲望的驱使下,部分大学生会通过校园网贷平台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以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这在校园中形成了奢侈享乐的风气,其他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也会盲目跟风,导致校内大学生无力偿还网络贷款,落入校园网贷平台的圈套。

(二)高校忽视网贷教育宣传

我国互联网发展优势与不足,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消费贷款知识,让在校大学生学会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从根源上解决网贷危机。因此,高校开展互联网消费贷款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全面讲解和分析,还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展开沟通和交流,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在家庭和校园环境中,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贷款危害的宣传和讲解,使学生意识到网络带宽对自身今后发展起到的阻碍作用,从根源上杜绝大学生的不良消费理念和不良消费行为,为学生今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殊性

从法律上讲,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在法律上已经属于“成年人”,但当代“成年人”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单一,在生活和社会中的经验不足,对任何事物都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陷入到互联网消费贷款圈套中。并且当 代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无力抗拒对互联网网络中的各种诱惑,在没有经济来源情况下,互联网消费贷款是当代大学生唯一满足自己消费欲望 的途径,而这属于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导致当代大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

(四)高校缺乏网贷监管机制

新时代下,互联网消费贷款机构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能够增加自身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部分网络贷款机构不断降低自身的贷 款门槛,甚至有的公司几乎没有贷款门槛,进一步刺激了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网贷行为。并且,我国对于网络贷款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在互联网中缺乏网络贷款的监管,助长了不良网络贷款机构的气焰,进而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网络贷款的影响,不能健康地成长。

三、高校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大学生错误消费观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完善对互联网消费贷款教育知识的传播,面对不断出现的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各大高校需要加强对网络贷款教育开展的重视程度,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在校期间提高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到互联网消费贷款当中存在的各种陷阱和风险。提高在校大学生对于互联 网贷款的防范意识,必要时可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正确的途径进行贷款,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和自我发展上,如此,从根源上解决校园网贷这一危机,对学生今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健康校园文化

高校作为管理者,对学生展开网贷教育知识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要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降低互联网消费贷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的影响,应从根源上杜绝大学生在互联网贷款平台中的不良消费行为和不良消费理念,不仅要从思想上加强学生对网络贷款的认识,还应注重在校期间对学生展开网贷教育活动。将网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阻断网络贷款机构向校园渗透的各种途径,只有为学生构建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校园的网络安全管理,才能防止当代大学生在不良网贷平台中进行网贷。例如,高校应积极调动各种力量, 让在校大学生组成巡查和监管队伍,利用学生的力量,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状态和消费行为, 一经发现,要及时上报给高校。高校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展开针对性的培育,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传输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从根源上杜绝在校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或消费理念,如此,才能让学生今后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三)家校形成育人合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根据我国互联网发展优势与不足,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消费贷款知识,让在校大学生学会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从根源上解决网贷危机。因此,高校开展互联网消费贷款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全面讲解和分析,还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展开沟通和交流,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在家庭和校园环境中,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贷款危害的宣传和讲解,使学生意识到网络带宽对自身今后发展起到的阻碍作用,从根源上杜绝大学生的不良消费理念和不良消费行为,为学生今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完善高校网贷监管机制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消费贷款机构相关法律的完善以及违法犯罪处罚力度的加大,为我国互联网消费贷款机构提出明确的行为规范内容。例如,在放款之前需要通知借款人的父母,在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情况下,要确认父母的借款态度,否则网络贷款无效。此外,高校根据我国不断完善的网络贷款法律制度,加强校内网络贷款监管机制,对于不良的网络贷款路径要及时阻断,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绿色的网贷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为学生今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才能在今后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应通过思政教育这一载体,对学生全方位地展开网络贷款教育,提高学生网络贷款的防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学会艰苦奋斗、节俭朴素,成为符合我国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常雪,邯郸学院机电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