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主办方宣布,本届论坛将于8月25日至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举办。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吕静: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我是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吕静。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举办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先生、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长孙国吉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于潍先生、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孔繁飞先生、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秘书处秘书长王文彪先生。
下面请祝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祝学华: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光临今天的发布活动!
荒漠化防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有3600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各国人民都进行着荒漠化抗争,但荒漠化土地仍在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人类只有携手合作,才能遏制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今年6月,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国内外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传播我国防沙治沙科技创新经验成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国务院批准,将于2023年8月25-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举办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致力于世界荒漠化防治的大型国际论坛,是我国政府和联合国机构在华举办的唯一机制性论坛,是我国首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论坛。自2007年发起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习近平总书记曾分别向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多次出席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定论坛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 让荒漠造福人类”。论坛将采取“3+2+2”运作机制,由科技部、国家林草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邀请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作为联合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亿利公益基金会(非营利民间公益组织)作为承办单位。
本次论坛共设4个主题论坛,分别为科技部牵头主办的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主旨论坛、国家林草局牵头主办的沙尘暴防治与科学治沙主旨论坛、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牵头主办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主旨论坛、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牵头主办的创新-转让-共享,用知识和技术促进土地修复主旨论坛。4个论坛将分别围绕有关热点问题深入研讨。
本届论坛将邀请有关外国政要、联合国有关机构代表,以及荒漠化严重国家驻华使节、有关部委领导同志、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出席,总人数约300人。
女士们,先生们!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推进科技创新助力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活动,是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的重要载体,希望各方媒体积极关注和宣传报道,向公众充分展示论坛的交流成果,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防治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的氛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吕静:谢谢祝学华司长。刚才祝司长对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背景、意义、运作机制和主题安排等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现在进入提问环节。
新华社:请问科技创新对荒漠化防治的支撑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祝学华:科技创新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支撑,推动荒漠化治理再上新台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的供给。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一是过去40年黄沙治理的实践证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显著成效离不开科技创新。过去40年以来中国通过实施“三北”工程、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全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到目前为止已经得到根本性遏制。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完成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比前十年前净减少了500万公顷、433万公顷,科技在防沙治沙中起到了强大支撑作用。中国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研发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在中国防沙治沙伟大实践中作出了卓著贡献。科学家研究创立的“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沙体系”,成为包兰铁路安全运行的技术保障,这项独创的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创新构建铁路沿线原生植被保育、工程迹地恢复、沙化土地修复、土壤改良等青藏铁路线域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保育技术,在78.8km铁路沙害严重路段建立“源头控制”、“固、阻、输”有机结合的综合试验示范区,确保铁路安全运营,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深化荒漠化防治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供给。荒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差,水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供给能力也比较弱,科技创新是提高未来防沙治沙效率、提升治沙经济效益的根本。未来荒漠化治理科技创新,需要从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维度统筹考虑,全面推进地理学、生态学、农林学、生物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其它学科先进技术的引入,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到区域集成示范进行系统性研发部署,充分支撑沙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绿色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全球荒漠化防治需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典型重大全球性生态问题,当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公里,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分享相关的经验和技术。我们将坚持创新开放合作,聚焦荒漠化治理的重大前沿科技问题,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世界各国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开展相关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一批兼具技术性和示范性的合作项目,携手开展荒漠化防治,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华北遭遇了很多沙尘天气,想问一下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国际合作可以开展和加强?
孙国吉:感谢主持人,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每年的3-5月份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期。从沙尘暴形成的机理来看,沙尘暴不可能根除,但是沙尘源区土地沙化可防可治。沙尘没有国界,在沙尘暴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因此需要国际社会一起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共进,加强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共享荒漠化防治的经验和智慧。
今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了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工程座谈会,会上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为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在外交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支持中方与《公约》秘书处联合建立的防治荒漠化国际培训中心、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等国际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办好世界荒漠化与干旱日等纪念活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等国际性活动。我们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推动同蒙古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同阿盟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中亚国家在荒漠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开发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我们将推动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支持东北亚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与干旱网络等区域机制,协同区域各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立场、观点和行动,促进区域政策对话、互学互鉴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区域沙尘灾害天气。
人民日报:请问一下孙司长,为了落实总书记6月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期林草局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孙国吉:感谢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为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切实发挥主责部门的作用,加强系统研究和协调沟通,中央财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大力支持,主动作为,正在认真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内蒙、新疆、辽宁等省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落实方案、规划工程项目等方面积极推出了贯彻落实的举措。这段时间以来国家林草局专门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专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推动建立国务院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指导和推进相关工作。7月12日,协调机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近期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并形成了协调机制“1+N+X”工作方案。
二是研究起草《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纲领性文件。
三是修订和编制三北工程相关规划。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三北六期规划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重点是建设好项目库,明确每个战役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四是加强调研宣讲。近期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赴三北一线深入调研。已派出8个调研组到三大攻坚区宣讲,了解基层实际困难和问题,听取地方对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意见建议,重点是对接地方需求,明确具体任务量,做好政策和项目储备。
五是召开现场推进会,我局已于8月3日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林场召开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片区推进会,并积极筹备召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现场推进会。这些都标志着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启动,各项工作也进入实战阶段。
经济日报:请问王秘书长,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年第九届论坛有哪些特色?
王文彪: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十七年来一届比一届有提升,一届比一届国际影响力大。习近平主席连续向第六届、第七届论坛发来贺信,肯定库布其治沙是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肯定论坛是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论坛主要取得了三大方面成果:一是坚定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发展成为全球唯一在沙漠绿洲召开的荒漠化防治国际论坛,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二是推动践行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库布其治沙经验和技术已在非洲、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三是促进了防沙治沙国际行动,库布其论坛、库布其模式分别写入了联合国有关决议,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行动中切实发挥了引领作用。
即将举行的第九届论坛将更高水平突出科技引领、更大力度推动国际合作:一是全面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和三大防沙治沙战役;二是推动科技赋能防沙治沙,创新治沙科技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技术。第九届论坛以“科技引领治沙”为主题,在库布其沙漠参观现场,将展示中国治沙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如库布其治沙企业多年科学验证的“灌乔草811”种植配比,既节水耐旱又大大提高植被覆盖效率;还有风向数据法技术和水汽法微创种植技术耦合治沙、数字化智能化治沙绿化、灌木种子技术和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技术等,这些高端技术成果将成为助力防沙治沙三大战役、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利器。三是推动国际合作,把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的共识进一步落实到行动。我们要切实把库布其论坛建设成一个世界防沙治沙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发展成高水平、高质量、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国际论坛,为全球沙区人民造福。
据悉,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的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为推动生态文明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促进防沙治沙理念交流和经验分享作出重要贡献。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由中国科技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邀请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非营利民间公益组织亿利公益基金会共同承办。
本届论坛共设4个主题论坛,分别为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主题论坛、沙尘暴防治与科学治沙主题论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主题论坛、创新·转让·共享——用知识和技术促进生态修复主题论坛,拟邀请外国政要、联合国有关机构代表、有关部委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约300人出席。
科技日报: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请问内蒙古在科技创新方面近期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来防沙治沙?
于潍: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感谢科技日报记者的提问。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打好荒漠化治理攻坚战,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我区主要是围绕“三北”生态战略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现实需求,围绕这两件事主要是强化科技支撑,自治区这两年干了三大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布局。推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等荒漠化治理的高能级国家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自治区本级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筑巢引凤、引育结合,加速聚集一批荒漠化治理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组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按照保护优先、重点修复总体思路,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围绕三大战役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组织实施防沙治沙领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采取“揭榜挂帅”新型项目组织形式,聚集国内外、区内外创新资源,加快破解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瓶颈,完善防沙治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制,促进一批适用技术尽快应用到防沙治沙工作当中。
三是打造“绿富同兴”样板。以科技赋能沙产业新赛道,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沙区特色产业,鼓励荒漠化地区和园区、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组织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系统化解决的方案以及典型的示范案例,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与同类地区共创绿色发展经验,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谢谢大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鄂尔多斯是黄河“几字弯”的腹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请问鄂尔多斯荒漠化防治的经验是什么?如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让荒漠治理造福人类?谢谢。
孔繁飞: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鄂尔多斯荒漠化防治的工作经验,鄂尔多斯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境内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沟壑硬梁区占国土面积的96%,是全区乃至全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像会传染的牛皮癣向四周扩散,沙子和人抢地盘,老百姓苦不堪言,基本上到了风起云沙到处流的境地,全市上下全面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到鄂尔多斯人要生存先治沙,向沙漠宣战,向沙海要绿。历经六十多年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世界防治荒漠化贡献了鄂尔多斯的智慧和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荒漠化治理累计投资近210亿元,完成林业生态建设近8000万亩,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目前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初的3%提高到了当前的27.42%,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分别达到70%和25%,毛乌素沙害目前基本消失,库布其沙漠基本趋于稳定。
总结治沙的经验,我们感觉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从上世纪60年代起,鄂尔多斯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黄河安澜,改善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在条件严酷的沙海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从上世纪60年代起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农林水综合治理,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等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鄂尔多斯防沙治沙工作步入快车道,构建起了地方行政领导负总责,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制度体系,把防沙治沙工作融入农林牧水、生态环境等行业治理,创新推出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舍饲养殖等特色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沙治沙工作格局。在中央自治区和市旗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鄂尔多斯治沙人坚定不移防沙治沙,成为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缩影。
二是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实践探索中系统施策,在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治理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治理,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生态状况实现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再到现在的全面逆转。一是“锁边”治理。主要依托三北防护林天然保护、京津冀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域绿化等国家和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沙漠边缘建设乔灌草锁边林带,阻止沙漠扩展蔓延。二是“切隔”治理,依托季节性河流和修建的穿沙公路,将沙漠切割成块,分区治理,建成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控制沙漠的扩展。三是“点缀”治理,主要在沙漠的腹地条件较好的丘陵洼地和湖库周边建成沙漠绿岛、绿洲,逐步扩大治沙的面积。四是“封闭”治理,对生态严重退化、不具备农牧业生产条件的区域,通过围封禁牧等措施减少人为活动,促进生态自我修复。五是“改良”治理,通过土地的改良,建设农田防护林,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构建农林牧多产业多层次复合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防沙治沙工作成效。在几十年的防沙治沙中,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权威院所合作,全面开展国内外的治沙经验交流,从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探索推出大坑整地、做水栽植、覆膜造林、打孔深栽、低压水孔造林等技术创新,深入研究种质资源保护,大力推广机械化造林队伍和大中型植树机械,累计取得290多项治沙科技创新成果,科技治沙在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我们播撒绿色希望的强大支撑。202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我市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批城市,是我市生态建设新的里程碑。
四是必须与当地产业相结合,实现绿富同兴的目标,市里始终将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贫相结合,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大力推行龙头企业+生态能源林基地+农牧户利益连接的模式,鼓励和支持林沙产业企业发展,逆向拉动地区生态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全市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企业9家,总产值达到5.6亿元,带动农牧民11万多人,“十三五”以来累计在贫困地区实施林业生态工程31万亩,草原生态项目32万亩,提供护林员、草管员工作岗位322个,组建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95个,4100多户贫困人口从林草生态项目中直接受益。同时,光伏治沙、沙漠生态旅游、碳汇林种植等产业快速兴起,带动农牧民实现了由沙致贫到因沙致富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和社会参与治沙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坚持必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防沙治沙工作格局。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国家工程带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国家和地方生态建设工程,鼓励引导企业、农牧民通过承包、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沙漠治理与开发,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观念从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家庭林草场示范户250多户,参与沙化土地致力于开发的企业达到50多家,组织开展家庭幸福林、保护母亲河、认建认养青年林、社区林等植绿护绿活动,应该说绿色文化和生态文明深入人心,2017年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向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同时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等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称赞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如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让荒漠造福人类。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弯”的怀抱,也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之大者,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我们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印发《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了《全面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决胜双五百万亩工程建设的方案》,我们制定了作战图,重点项目清单,同时也明确了荒漠化治理年度的目标任务,全面吹响鄂尔多斯向沙漠进军的冲锋号角。
二是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科学规划是基础,资金保障是重点。科学精准规划,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六期规划,重点推进库布其沙漠一段三带两区建设,毛乌素沙地一廊两带三区建设,今年将完成治理沙化土地200万亩以上。强化资金保障,市本级每年统筹安排资金不少于10亿元,全力申报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集中攻坚,系统治理,启动实施十大行动,集中力量打好库布其沙漠治理歼灭毛乌素沙地,十大孔兑上中下游协同治理,深度节水控水四大标志性的战役,力争到2025年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超过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提高到85%以上,十大孔兑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2%,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矿山的生态修复行动、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农田提质增效行动以及河湖湿地保护修复行动,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中国方案。
目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各项工作已经全面拉开序幕,已经累计完成建设任务15万亩,库布其沙漠等标志性工程全面开工,有序推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攻坚战总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挂图作战,清单管理,不畏艰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把祖国北疆这道绿色屏障铸造的更加牢固,让荒漠造福群众,让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方案造福人类。
以上是情况介绍,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请问祝司长,科技部关于“十四五”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工作总体的部署是什么?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预期还有哪些重大成果?
祝学华:“十四五”期间,科技部重点推进研发荒漠化综合治理新模式,建立荒漠化防治决策支持技术体系,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对重要生态系统及脆弱区系统保护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履约支撑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部署;二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专项深入组织实施荒漠化防治研发任务,布局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升、三北防护林稳定性与生态功能提升等项目;三是完善荒漠化防治平台建设,建设荒漠化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荒漠、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个。
科技部深入推进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防沙治沙新技术、新装备。科研人员研制的低覆盖度羽翼袋沙障和智能化多功能沙障铺设装置,可减少起尘扬沙率50%以上,节约成本约70%~80%。利用植物来源低碳足迹聚乳酸(PLA)材料研发绿色治沙技术,独创纤维制造及内筒装填工艺,沙障障体抗掏蚀性能优异,风蚀凹曲面稳定,可降低40%近地表风速和50%输沙量;对比传统植物材料沙障,PLA沙障使用年限提高2~5倍,铺设效率提高3~5倍,搬运量降低20~60倍。这项技术已经在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建立沙化土地治理技术示范区与沙产业技术示范区10万余亩,示范区内植被覆盖度提高15%~35%,单位面积产值提高20%~30%。
预期到“十四五”末期,将建立精准提升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生态质量和防沙治沙功能的近自然营建技术并开展示范;形成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生态服务能力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绿色发展一体化技术体系和模式;集成各类相关创新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样板。
光明日报: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的考察上说,就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请问内蒙古自治区今后在防沙治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部署?
于潍:感谢光明日报记者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精神,全面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我区主要依托《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及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一是依托重点工程,提高治理成效。围绕“一线一区两带”总体布局,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突出工程措施治理沙漠沙地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国家重点工程为支撑,地方工程为补充,形成全覆盖工程体系。十年内计划完成营造林5350万亩、种草8500万亩。到2030年,全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2.57%,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45%,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55.70%。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保障。围绕防沙治沙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科技需求,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生态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发挥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重点企业相关单位的科研力量,在沙生植物资源培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沙化草地修复、风沙入黄综合防控、流沙快速固定与植被恢复、防沙治沙机械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水平,建立防沙治沙标准化体系。
三是发展林草产业,带动防沙治沙。以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构建沙区治理与林草产业协同推进机制。依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生态与经济兼用型产业基地;加快林草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动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沙漠公园等景观为依托,推进观光休闲、自然体验等多重功能开发;积极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等等好的立体化光伏治沙产业优良的模式,逐渐形成沙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谢谢大家。
吕静: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