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大漠迎宾。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如期而至,七星湖静待四海嘉宾。本届论坛将于8月25日至27日在永久会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七星湖举办,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
对即将到来的盛会,媒体伙伴们这样说...
科技日报
马爱平
科技是库布其防沙治沙的利器。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让库布其从30多年前的“死亡之海”变成了新时代的沙漠绿洲家园。值得敬佩的是,一代接着一代干,亿利三代人创新科技植树治沙,种出库布其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接续奋斗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新闻社
李爱平
库布其沙漠,一个动听的名字。
每次在键盘上打下库布其沙漠这几个字,内心总会有某种亲切感。
在过去20年间,我几乎见证了这片沙漠的所有变化,无论是当地农牧民通过参与治沙过上富足生活,还是当地政府以及治沙企业在这片沙漠上励精图治的故事,每一次见证都会让人感动良久。
惊奇的是,库布其沙漠还是一个让人能够忘却烦忧的地方,在这里你的心灵是放松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命题,你也会对“黄沙”变“黄金”这样的问题进行追问。
作为记者,能够记录这片沙漠,记录这片沙漠上的人与事是一种幸运。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记录下去,因为库布其沙漠,是一个动听的名字。
中国青年报
石佳
在内蒙古工作的三年时间,我有幸每年都有机会到库布其沙漠实地采访。
第一次是在夏天,我从杭锦旗穿越治沙公路来到七星湖景区,以公路为线讲述当地人的治沙大战。当我走进七星湖景区,看到一望无际的湖泊与沙漠共生,绿树成荫、水鸟齐飞,我心生疑惑这还是沙漠吗?
第二次是在冬天,我去到库布其沙漠光伏治沙基地,临近春节,治沙人李挺仍旧在为赶工期忙碌着。次日一早下起了大雪,我冒着风雪返程,路上我给李挺打去了电话,得知即使下着大雪,他也没有休息还是去了沙漠。
第三次我看到展厅里上百种沙生植物标本,几十类科技治沙手段,了解到科技推动治沙大步向前。
来了一次又一次,我最初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正是30年来,一代代治沙人与风沙鏖战,和星辰相伴,不断创新,久久为功,才有了如今的“治沙样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发为
几次到访库布其,每一次,都让我心潮澎湃。
最开始,我被满眼的绿意所震撼;后来,我更多被这里的人们所打动。
数十年的不懈坚持,无数库布其人让这里换了新装。
库布其人为什么一定要把这沙漠治理好?从库布其人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对家乡的浓浓赤子情。因为他们对库布其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才会让一代又一代人种下一棵又一棵绿色的希望。
祝福库布其。
中国网
魏博
从“死亡之海”到绿色家园,库布其治沙奇迹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世界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为全球荒漠化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扎根荒漠的治沙英雄们,他们用汗水浇灌绿色长城,用奋斗书写动人篇章。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将深入报道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用心用情讲好防沙治沙中国故事。
光明网
张佳兴
在茫茫的沙丘中点绿成金,在荡漾的沙海上重塑生命的方舟。
过去,库布其人在“生命禁区”执绿为笔书写“绿进沙退”的大漠传奇。
未来,祝福库布其万里芃芃,继续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土育苗。
中国旅游新闻网
其木格
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弯”之南、鄂尔多斯高原之北,有着一条横长约400公里、宽50公里的“巨龙”——库布其沙漠。
绵延起伏、浩瀚无垠的它,曾经生态恶化、寸草不生、沙尘肆虐,被喻为生命禁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亦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库布其治沙人为了一个绿富同兴、人沙和谐的绿色中国梦,以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完成了治沙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的壮举,让我仿佛读到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诗。
人民画报
马耕平
库布其让我最难忘的是亿利集团赞助的独贵塔拉镇上亿利东方学校的孩子们。
在正规的现代化新校舍里,孩子们在明亮宽敞的教室上课,在图书馆学习。学校还有一个标准足球场。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球场尽情玩耍,欢腾跳跃。孩子们的目光清澈透明,纯真坚毅,闪现着自信满足的笑容和对未来的期望。
旗帜财经
江玲
仍然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踏入库布其沙漠时内心的触动:某些地方裸露的星星点点的黄沙像极了女人娇嫩的肌肤,七星湖周边覆盖着的厚厚的植被则像女人的盛装。站在七星湖边眺望,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
气候变化之外,荒漠化治理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中东填海造城市,库布其沙漠之中起绿洲,都是伟大壮举。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置身库布其,感念亿利人几十年如一日防沙治沙的决心和毅力。如今,在中国各级政府、沙区群众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防沙治沙模式也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入沙特等中东国家,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着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