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7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七星湖举行,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主办的“创新·转让·共享——用知识和技术促进生态修复”主题论坛上,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秘书长王文彪分享了亿利资源集团30多年在科技创新赋能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治沙需要突破“四个瓶颈”。
王文彪介绍说,非洲加纳的朋友讲述了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情况,我们听了感同身受。30多年前的库布其就是今天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基本没有什么生命,老百姓非常贫困,没有道路、没有通信、没有水、没有教育,甚至没有医疗。我认为全球的荒漠化治理,无论在中国、在非洲以及其他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荒漠化治理必须突破四个瓶颈,分别是制度瓶颈、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水的瓶颈。35年来,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亿利联合农牧民和合作伙伴,把“死亡之海”变成一片绿洲,变成一个绿色经济体,就是突破了四个瓶颈。
首先是制度瓶颈。中国的制度优势至关重要。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一以贯之治理荒漠化的政策从未改变,所以才能一气呵成、一干到底,把这件事做成。习近平主席十分关心库布其治沙,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肯定库布其治沙,强调推广库布其模式,所以我们没有道理做不好,更不可能做不好,这就是中国治沙的制度优势和战略优势。有了制度优势,企业突破资金、突破技术、突破水源的瓶颈就有了强大的动力,特别是在科技赋能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
王文彪介绍了亿利治沙的六项核心技术,也称之为“5+1”技术体系,他说“这是亿利治沙35年用智慧、汗水和失败换来的,也是我们治理沙漠的重要利器。”
一是成功创新实践了“灌乔草811”立体生态治沙技术。35年来,亿利治沙人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治理库布其沙漠6000平方公里,得出了植树治沙科学成熟的配比数据,即以灌木为主体,乔草做补充,灌木80%,乔木10%,草(药)本10%。灌木节水,生长较快且有利用价值;乔木挡风固沙,但耗水量太大,在荒漠化地区无法供养吸水量大的植物;草本植物和药草可以固氮改土。“灌乔草811”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在库布其广泛应用,正在向西部沙区和“一带一路”推广。
二是节水灌木种子治沙技术。30多年来,亿利在库布其治沙过程中坚持创新种子技术,收集了1000多个种质,从中选育了100个能在中国西部沙漠落地的种子,从中又精选了10个拳头灌木种子,成为治沙生态的先锋“拳头”种质,为西部沙区和一带一路沿线提供种源保障和种子技术服务。
三是风向数据法治沙技术。即在沙丘迎风面2/3以下的位置,用微创水冲法快速冲坑、插苗、覆土,十几秒种活一棵树,成活率是90%;利用“风、沙、树”的自然力量降低了沙丘的高度,扩大了绿洲面积。风向数据法是亿利治沙三十多年创新实践得出来的真经,创新形成了“以自然改造自然”的技术体系,也可以说是借苍天的力来做治理沙漠的事。
四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治沙技术。亿利搭建了沙漠生态大数据平台,可以通过在中国各地沙漠布置的数据传感器获取每座沙漠的降水、土壤、植被生长、种质资源保护等情况,为沙漠治理提供数字化的科学依据。亿利还研发了智能植树机器人,解决沙漠深处的测量、种植、管护等问题,智能植树机器人年底可以实现量产,这是未来的趋势。
五是立体光伏治沙技术。2010年亿利开始探索实践沙漠光伏,创新了立体生态光伏治沙体系:一是光伏和沙漠生态融合,光伏建设遮荫挡风,减少了沙漠土壤的蒸发量,为治沙生态创造了条件;二是光伏和低碳产业融合,创新实现治沙由“输血”向“造血”的转换,库布其光伏治沙产业园区建成了光伏发电、光伏组件、电解槽、储能装备、光伏支架、绿色化工产品产业链;三是光伏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光伏板下养鸡,每亩地1.5个笼子,每个笼子养殖40只鸡,通过鸡饲料、鸡嘴、鸡爪实现让鸡代替人治沙,这项技术已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六是锁边与切割治理技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亿利刚进入库布其,面对上万平方公里没有路、没有电的沙漠。在治沙的早期,亿利就创新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而治之”的治沙策略,35年来亿利在库布其修建了500多公里的治沙作业道路,通过修路把沙漠切割成若干块治理,提高治沙效率。后续亿利发展了“保卫黄河”锁边林工程技术体系,建设了200多公里治沙护河锁边林带,保卫了黄河流经库布其段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