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几千年以来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强大的精神力量。2019年3月,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又做为思政课教学的重点,二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丰富思政教育理论的题中之义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他作为融入思政课、历史课等文学类课程中持久而深沉的一部分内容,但也具有其明确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思政课,或多或少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丰富课程、教书育人的价值。
首先,在大、中、小三个层面上,通过对大学、中学、小学三个学段进行整合,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目前的大学、中学、小学三个学段的高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现象和人们日常生活相关性较强的教育类课程,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中都有其独到之处。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贯穿于青少年一生的重大课题,它的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阶段性等特点十分突出。所以,每一个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都要有科学性、准确性和连贯性,以整体的方式进行。以此为基础,对于扩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大有裨益,确定好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阶段性与立体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特定领域内的学科边界。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容针对性,由此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其次,在大中小学中,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整体育人观念的丰富与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本身就是一个有机协调的集合,无论以何种维度来思考,前提无外乎都是遵循其全面性和结构性。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指的是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开始,将不同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视为一个整体,将它们之间的衔接、相互贯通。这就需要在对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行整体规划的时候,要有一种整体观,要有一种整体观下的全面规划,也就是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时代性、体现规律性、体现民族性、体现实践性等。在纵向上,要对每一个学段和每一个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在横向上,要对各层次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实践进行全面协调规划,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在对大中小学各个阶段、大中小学生各个层次进行结构性连贯的基础上,使各学段、各层次可以实现上下之间的有效衔接、前后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不断深化上下贯通的育人结构。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加强学生爱国品格的关键之举
在大、中、小三个层面上,通过实施与思政课“融合教育”一体化的方式,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目前,我国思政课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则可以使用思政课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能够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出一颗热爱祖国的心灵幼苗,让他们对祖国有更深的感情,让他们真正践行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还能帮助同学们坚定地建立起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把爱国之心、强国之心、报国之行,融入到实现中国梦中去。所以,在推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中,不应该将其局限在某一个学段,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将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上,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协同育人合力的效果,让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从客观上看待知识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由简入深、由低到高的渐进上升,并且知识的这一逻辑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对自身的认知规律所相符的。教学内容的“螺旋式”转变是由学生的认识决定的。根据我国当前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是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在学生认为可以结束并且不算太困难的范围内进行授课,使学生的认知主观能动性教学知识的客观规律保持一致,由此增强了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贾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