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乡村振兴的地方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0-16 16:32: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崔岩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南省积极贯彻国家“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的指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服务便捷化。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应该符合时代特点,获得全面的知识武装,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反映。乡村振兴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不足反映出来的是育人机制不完备或因循守旧。主要问题有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对学生面向三农领域就业的引导缺失等现象。一方面,这是新发展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对学生农产品行业引领不够重视的现实投映。问题催生思考,思考促进改革,我们应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育人模式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有清醒的认知,思考并实践河南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育人模式改进与完善。

面向乡村振兴的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设

1. 调整优化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规格须定位准确,应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符合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培养方案目标明确合理、能够被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并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推动。学生毕业后具备运筹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管理学、车辆构造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汽车生产、运用及维修、营销)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生产与经营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还要从提高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设定课程。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的结合,其中不但包括企业实践方面,还包括工程实习和课程实验平台,以及创新设计大赛活动等诸多方面。同时,要针对交通运输类课程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增加相应的课程,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进到企业当中,这就需要相应的设置可落地实施的乡村振兴方案方面的课程,而针对进到科研单位就业的则可以相应的设置乡村振兴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关系方面。作为专业课教师来说,也应该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对乡村规划知识进行填补,比如可以将乡村特色以及道路规划等融入专业教学当中。

2. 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课程设置上,在专业课中强化乡村振兴特色,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围绕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搭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三大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作为交通运输类课程的教师来说,应该通过对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构建大数据在线资源平台,从而给学生提供自主在线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规律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和分析,构建学生学习行为模型,结合模型给学生进行自主化教学方式的制定,并结合教学当中的不足,对教学模式的适用与实用性加以改善和调整,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在专业课程上各有侧重,同时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要求,按照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构造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具有服务行业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3. 加强思政引领,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系统性工程,在国家政策制定后,从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评价考核等整个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需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农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有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三种。必修课,包括专业课,如思想、政治、语言等。所谓限定选修课,就是由各校依其专业发展的需求,选取特定的科目,并以完成所需的学分,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有关的科目。

以各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为基础,对各专业的育人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专业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提炼,科学、合理地对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进行扩展,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等角度出发,对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进行强化,确保其具有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实验、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在面向乡村振兴的交通运输专业协同育人培养中,要以城乡交通运输产业需求为引导,强化河南省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特色,面向乡村振兴提升传统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实现发展现代化、集合化交通运输。着力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形成开放竞争的专业发展新机制,并以就业实践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前提,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作者:崔岩,教授,硕士;王恒,副教授,博士;河南农业大学。

课题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乡村振兴的交通运输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SJGLX088)。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