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汉服的徐静雯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传统服饰,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锦绣中华、礼仪之邦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汉文化兴起,汉服圈应用而生自成方圆,圈内人俗称“同袍”。
同袍间最有共鸣的话题那必定是儿时身上披过的那一袭床单,或是衣袂飘飘或端庄优雅或温柔可人或英姿飒爽,试问,有哪个女孩能够拒绝。如今那些披着床单做汉服梦的女孩们长大了,儿时对汉服的喜爱也演变成为了人生挚爱。
小时候身边人对汉服没有什么认知,认为那只能出现在遥远的古代或者戏台上,如果把这类衣服穿上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要是想当成常服更是天方夜谭。虽然我的母亲对汉服也有情结,但架不住世俗偏见也认为穿着汉服上街是一件丢脸的事。不过在我的坚持下,生日的时候母亲送了我一套汉服。当收到这份特殊礼物的时候我的心激动到颤抖,终于可以拥有它了!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幻想着自己穿上时可以行云流水般挥袖舞动恍若仙姑。但一个晴天霹雳下来,呈现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件汉元素胡乱堆砌的怪诞连衣裙,而非我心心念念想要的汉服。我当场就哭得声泪俱下,内心五味杂陈,有怪母亲的错误认知也怪世人对汉文化的不珍惜。也许在那一刻,我对汉服的爱已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了。
2012年,娱乐圈开始盛行古风,引领了一代年青人的审美。最让我惊艳的是那些歌词优美、韵味十足的古风歌曲,那仿佛能够触及灵魂的戏腔,不仅仅是听歌,更是在学习,在思考。通过歌曲学习诗词韵律、了解文学典故,从不同的角度交流碰撞。也正是通过这个领域,我更深层地了解到了汉服以及相关的配饰等,正式开启了我与汉服的故事。
2017年,生日之际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套汉服。是的,这是母亲为了弥补当年错买汉服的遗憾为我精心挑选的。我准确地说出衣服分为上襦、下裙和大袖衫,母亲惊诧于我的专业水平,于是我便顺势对她展开了汉服知识的科普,一直到现在我们家还时不时开展传统文化科普小课堂。同时也逐渐开始了我的“簪娘”成长之旅,闲暇之余开始爱做手工,从模仿他人作品到自己小巧思,再到教妈妈和小伙伴做簪子。在我的影响下,妈妈也成了“同袍”。
手工制作汉服配饰
有了第一套,自然就会有第二、第三套,我的汉服越来越多。但作为高中生,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汉服就只能闲置在家成为衣柜中的陈列品。于是母亲大手一挥:在家里放着,不如租了。把我的宝贝租出去我自然是一万个不同意的,我摇头如拨浪鼓,万一损坏了、丢了怎么办!母亲说:“你一直喜欢汉服,可你不想知道在这里还有多少人和你一样有这共同爱好吗?你不想让更多的人来接受汉服喜爱汉服吗?”是啊,扪心自问一直以来我对汉服的热爱难道只是狭隘地孤芳自赏吗?我的内心叫嚣:不是的,我希望有更多的同袍来加入!于是,我的汉服店正式列入家庭规划。
汉服店内展示商品
随着汉服租赁业务的不断扩大,在大学期间我的汉服店也终于落实了下来。我开始“创业”,置办了营业执照,我成为了幕后“掌柜的”,妈妈负责主要打理门店,大家都调侃我是“从不出现的小姐姐”。闲时看店,听到路人说“这是韩服吗?”“这个衣服是上台用的吗?”每到这一刻我都想冲上去告诉他们这是“汉服”,是汉族人的传统服饰!我的内心充满了无力感,也明白多说无益。这时我意识到也许能做点什么,我要将汉服店做到更专业更有影响力,虽然微不足道,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一些长辈们虽然还无法接受,但是我们这一辈呢?甚至更小的孩子们呢?起码让他们能够知道,在这座小城市里,有一个小角落,那里有真正属于我们汉族人民自己的服饰,吸引大家看到,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汉服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和民族精神。
有幸在各方同袍的发声努力下,国家也看到了这一项传统文化,并出台相关措施大力支持推进汉服文化的宣传与发展。我想,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努力把小店变大。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相信,汉服文化绝不会是一颗流星,汉服还会与更多的人发生属于他们的故事。
嵊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沈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