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07 15:52: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高校已经开始更加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在大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对于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成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以“三全育人”为指导,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学校育人水平而努力。

一、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建设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复合型人才。根据“三全育人”要求,在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个学科之中。这样做可以有效提升素质教育的效果,有力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过程中,他们也能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三全育人”视野下建设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可以使课程思政教育超越课堂教学的限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影响。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思政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扩展。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间越久,其思政教育的影响将更为深远,从而使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在推进“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一方面,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构建高校课程体系,能够让所有教职工都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为高校的育人工作注入活力,并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构建高校课程体系,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当学生确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并拥有良好的心态,他们就能以充沛的热情去学习课程知识。这样做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建设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策略

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首要,高等院校应当改变教育理念,建立全员培养的意识。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需要转变思政育人主体单一的局面,纳入专业课程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教育体系。

其次,高校应采取措施集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水平。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高校应将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工作贯彻到实际行动中,通过举办相关讲座等活动,使各学科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此外,学校还可以请示业内权威人士对高校教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课程思政构建方法,以确保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产生实际效果。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能力,还可以避免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缺乏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育效果。除了对专业课程进行培训外,高校还须对学校管理者和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此培训旨在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政教育水平。通过这样的培训,使得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并形成人人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氛围。

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灌输思政教育理念,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转变,并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大学生活。

其次,高校教师应确保入学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与求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之间的无缝衔接,并持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入求学阶段后,学生已逐步适应高校的学习模式和生活方式,并进一步深入体验大学生活。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竞赛、加入各种社团组织,并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一些学生还会选择在社会上从事兼职工作。学生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引诱。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需要注入思政教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辨识各种诱惑,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再次,高校课程教师要有效地衔接求学阶段的思政教育和毕业时期的思政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毕业时的挑战。首先,教师应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提前进行生涯规划活动,结合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学习和实习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毕业时选择理想的职业做好准备。其次,在进入毕业阶段后,专业教师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和就业观,使学生能够尽可能选择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职业,避免学生走弯路。同时,课程教师还要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能够有益于社会。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不能仅限于教室内。因此,高校应该将课程思政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扩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拓宽课程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时间。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之外,专业课程教师还能通过专业实践和实习来渗透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崇高的道德素养,树立准确的价值观,明确个人的价值追求。例如,教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暑期实习期间,撰写对自己所体验职业的理解和感受,记录对个人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教授还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面对社会生活,将课程思政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大学中常常存在宿舍矛盾问题,学校管理者和后勤保障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以合理方式调解学生间的纠纷和矛盾,引导学生珍惜宿舍友谊,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高校需要结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将课程思政渗透于每一个学科之中,充分发挥各科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教育作用。同时,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学习全过程中,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此外,高校还需要将课程思政渗透课堂内外,渗透于学生生活之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作者:张铮 保定学院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