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和四川省委相关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力、智力等优势,精准实施教育帮扶,自2017年以来,成都理工大学连续七年不定期开展教育扶贫活动,邀请组织定点帮扶的高县和黑水县700余名初中优秀学生、贫困学生,来校聆听大学校长报告、大学教师科普讲座和优秀大学生励志报告;参观大学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省科技馆、大熊猫繁殖基地、金工实习基地等场馆;观看大学生辩论赛、戏剧表演,并与大学生共同参加社团嘉年华、草地音乐会、英语文化交流等文艺活动。累计支出150余万元,以点带面,辐射了两县30余所中小学3万余名学生,帮助孩子筑牢“大学梦”“中国梦”。(简称“双百双梦”教育扶贫活动)
思想引导 榜样力量 励志启梦
校长引导孩子构筑大学梦。孩子们到学校的开堂第一讲由成都理工大学校长亲自讲授,与孩子们分享“大学之大、大学之魅力、成才之道”等内容,以激励孩子们树立远大志向,考上理想大学,成为国家栋梁。
大师引领孩子思考大学梦。第二期活动中,邀请学校时年86岁高龄知名教授、科普作家刘兴诗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两县师生做了《人生要学会做加法和减法》的专题讲座,希望孩子们都能做一个对国家、民族、人民有利的人;第三期活动邀请学校时年94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张迪亭老爷爷为孩子们讲述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激励孩子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建设家乡。
大学生激励孩子勇追大学梦。每期活动中,学校推选出6名优秀大学生分享大学四年励志学习与成长的经历,“活生生”的榜样对孩子们的内心产生了非常大的触动,增强了孩子们励志努力学习、梦圆大学的信心。
据悉,参加活动的学生返校后学习目的更明确,动力更足,成绩提升显著。来自黑水中学的泽仁拉姆同学顺利考入了成都大学,并以大学生身份受邀参加第四期“双百双梦”活动,以活动亲历者的身份发言,分享自己与成都理工大学的缘分以及“双百双梦”活动为她带来的积极力量。
参观学习 开拓视野 思变寻梦
自“双百双梦”活动开展以来,成都理工大学将“扶志”放在重要位置,把学生“请出来”看世界,参加“量身定做”的体验活动,帮助孩子们开启智慧大门,探寻美好未来。
通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带领孩子们探秘大自然、见证祖国科技发展的进步、开拓视野;走进先进的理化科研实验室,孩子们探索着化学变化的奥妙,物理变幻的神奇,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与学习的乐趣;迈入博物馆、图书馆感受着历史文明的绚烂璀目,学海无涯的浩瀚广博。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为了学习而学习”到“为了梦想而奋斗”。“双百双梦”让贫困学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找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来自高县柳湖中学的刘芬秀同学回到学校后,挑灯夜学,现已被高县中学尖子班“宏志班”提前录取,离大学梦更近一步;来自高县沙河中学的张欣焱同学,奋发向上,全县成绩排名提升1000多名;来自黑水县中学的王小青同学,一改往日懒散、厌学,变得特别勤奋,主动竞选并且担任两年学生会主席,被评为“优秀团员”。
教学体验 交流互动 催生圆梦
学校组织师生前往博雅教育学校,为学生量身制定声乐、表演、书法、美术、播音主持等专业艺术培训计划;安排体育学院组织开展攀岩、射箭等别趣横生的体育教学体验活动;组织师生观看大学生辩论赛、歌咏比赛、话剧演出,参加运动会、草坪音乐联谊会等,体验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学、动、思、融”不一样的乐趣,进一步催生“大学梦”。
为了让“双百双梦”教育帮扶活动的成效实现最大化,成都理工大学将两县20名带队教师也作为重要参与对象。通过观摩大学教授的教学活动,对中学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地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教学体验把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带到教师和管理队伍中去。高县来复中学带队教师邓智书在活动期间通过观摩大学生辩论赛、才艺表演后,深感开阔了视野,认识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能让学生们成为只知道读书,读死书、死读书的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该校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校园,组织他们阅读科普读物、上网学习以及参加社区服务、旅游、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双百双梦”活动成效,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贫困学生,成都理工大学按照“请出来”与“送进去”相结合的思路,在两县实施“双百双梦”教育帮扶活动“拓展计划”:利用“帮扶日”捐款38万元,在两县成立“志智双扶”基金,目前已资助两县贫困学生200余名;组织优秀师生、校友深入两县学校,开展主题报告、励志演讲、巡回演出、志愿支教,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开辟新的活动阵地,达到了从单一的帮扶活动升华到“帮扶工程”的高度,实现了活动开展的时间持续更久,空间跨度更广,组织规模更大,成效影响更深的目标。
(周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