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请走出你的舒适圈

发布时间:2023-12-05 16:45: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20K
Loading...

前段时间,在一个老家的聚会上,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表侄,自从三年前参加他的升学宴后这还是第一次见他。这一次见面,他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博学多才、谈吐自如、彬彬有礼,举手投足间都展现了一种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和我印象中内向寡言、缺乏自信的他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一番交谈后,才知道他刚踏入大学校园时听了一堂优秀学长的报告后,自己察觉到自身的不足,于是检醒自己,给自己列出了10个关于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目标,并以此为激励,一步一步突破自己,成长进步成今天如此优秀的人。

表侄的案例是大学生培养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大学生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学生在走进大学之后的表现,差强人意。很多学生都出现了“报复性”放松的情况,“混日子”的大学生,可谓是屡见不鲜。他们上课时往往躲在离讲台最远的地方,老师讲的内容如同过眼云烟一般,手上不停地刷着手机,思绪里全是无关要紧的杂事。下课后,狼人杀、淘宝、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成了他们主要的精神食粮,对人际交往不关心,对实践活动不积极......他们悠闲地“躺平”在自己的舒适圈中,拒绝成长和进步。

以上种种不尽人意的背后,是大学生止步于自己的舒适圈的现实表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前一些准大学生在正式入校之前听到过很多朋友或同学对大学生活偏向颓废的描述(如不挂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等等),这样会使他们在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之前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以至于使得他们后来认为大学生活就该是这样的轻松舒适。其次是刚结束高中繁重学业的大学生,再加上有了此前的心理定势就会容易在上了大学之后完全放松自己的身心,久而久之就处于一种“脱缰”的状态。同时,再加上手机的普及应用,大部分学生在高中这一关键的学习时期,其家长、老师会要求没收他们的手机,并且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但是上了大学以后,没有人再随时督促、限制他们,并且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也为部分大学生在没课时大都在宿舍看剧、逛淘宝、打游戏等等提供了便利。最后,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导致学习和生活缺乏动机是他们悠闲地“躺平”在舒适圈中的根本原因,他们没有明晰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觉迷茫,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学习、生活没有足够的动力,整日浑浑噩噩,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他们的活动往往局限在“宿舍-教室-餐厅”三点一线,除此之外的任何活动对于他们来说都毫无意义。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勇担使命、拼搏奋斗寄予殷切期望。指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号召“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殷殷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明心立志、开拓进取,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上进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当代大学生要想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就必须勇于突破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努力形成青年学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

第一,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只有抱有好奇心才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初步的满足时,会更加促使他们去进一步的推开一扇又一扇未知的大门,早日走出舒适圈。第二,大学生应勇于直面自我,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无知并不是可耻的,而正是因为一个人敢于承认自己无知所以才需要更好的去学习、去探索,而明知道自己无知还不去学习才是可耻的。所以承认自己无知并且去弥补自己的无知才是合理的,而不是明知自己无知还要继续现在的所谓“舒适”的生活。第三,大学生应当敢于迈出走出舒适圈的第一步。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那么对于长期生活在校园舒适圈的大学生来说,想要踏出这第一步更是难于登天,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圈子的人,因为生活方式不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同,相互之间自然有强烈的排斥感。不要畏惧排斥,请大胆地迈出第一步。第四,努力提升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说话是一门艺术,那么拥有好的口才就显的尤为重要,会说话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口才的人,这也是使得一个人更容易得到他人青睐的必备技能,同时可以与别人进行有水平的交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当多进行技能锻炼,为自身培养多种生活、生存技能,这可以帮助他们无形之中提高自己与他人的竞争力,所谓技多不压身,没有人可以准确预见自己的人生,基于此练就多种技能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在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突破和超越,为自己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年轻人,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大胆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敢于成长前进。在成长中淬炼本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敢为人先的精气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 闫素娟)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