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以为教 理彰以为学——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隆重举行第十五届教育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1-08 15:21: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为给学校教师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推进研讨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水平,1月5日,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拉开了第十五届教育研讨会序幕。新年伊始,学校即开启了新的一轮教育探索之路“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评设计与实践”。

认同内生 无远弗届——开幕致辞·导航引路

研讨会上,曾群书记作开场发言。曾书记从“为何”到“如何”再到“可能的困难”,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阐述了本次教育研讨会选题的意义,并以“装着教师秘密的大箱子”形象生动地比喻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前的不同预设。同时,曾书记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近年来附中研讨会一路走过的历程,从面向学习方式的学科实践,到面向学习内容的大单元教学,再到如今面对学习方式的教、学、评设计与实践,附中人始终紧跟国家政策方针,紧跟新课标聚焦热点。

随后,教学副校长凌忠作主题报告。凌校带领大家回顾了附中十余年的研讨会聚焦点,并进一步对今年“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评设计与实践”主题进行阐述,强调了本主题应具有“教-学-评”的目标一致性和过程的融合性特点。接着从“学习目标”“教-学-评的设计”“教-学-评的实施”以及主题与真实学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最后,凌校对老师们明确提出了对这次研究展望,希望老师们能再研读课标,做主题拓展地阅读、学习;回归教学起点,结合主题对备课进行提档升级;重视集体备课,凝练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资源;重视专业提升,以自身发展不断促进附中高质量发展。

筑基深耕 博观约取——课堂观摩·说课评课

接下来的课堂观摩环节,是两节由教研组打磨青年教师展示的围绕主题的示范课和一节德育处牵头打磨的班会课。

语文展示课上,杨婷老师以回忆性散文情感解读密码为学习目标,以回忆性散文的双重视角为抓手,设置了“课内寻踪,发现‘双我’视角——寻找‘双我’视角的转变——体会‘双我’情感的交织—重温课文,分析双重视角的运用”的教学活动推进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认识回忆性散文中的“双我”视角,引导学生体会叙述视角背后交织的多元情感,领悟作者情感的转变。通过对比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形式,学生们深入挖掘了文章中的细节,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是一节创意味很浓的课、这是一节选点精准的课、这是一节聚焦度很高的课,这是一节学生深度参与的课。”成都市教科院黎炳晨老师肯定了杨婷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重点抓取、学习任务推进和学习行为强调方面的优点。同时,黎老师也发出了“四个追问”,言简意赅地指出了有待提升的方向:对本次教研主题的追问、对活动设计的追问、对教学起点的追问、对教学材料选择的追问,以启发老师紧扣学习目标进行逆向设计,契合学生学习需求设计学习活动,合理运用教学材料发挥最大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

数学展示课上,黄渝夏老师以海南三亚之旅为引入,引导学生获得一些代数式,在这些代数式里找出已学过的整式,并复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对剩下的代数式进行特征归类得出分式的基本概念。通过游戏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判断分式,并对学生易错点提出辨析,再一次强调概念。最后黄老师通过分式和分数的联系,总结升华出数学的类比思想。

锦江区教科院晏长林老师对黄老师《认识分式》这堂课从以下几点做出了高度评价:一是基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从学生主体出发制定科学、合理、准确及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二是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学习、思考、创造,通过熟悉的数量关系抽象出分式的概念;注重数与式的转换、知识间的迁移,一步一个台阶,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

班会展示课上,梁星老师和八年级8班孩子给我们带来了《让生命之光绽放》。梁老师在课前活动中以“感受脉搏的跳动”“倾听心跳和婴儿啼哭声”进行课堂导入,引发出生命的意义,并在课堂中多次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表达对生命的看法。整堂课深入浅出,从感受生命到思考生命再到如何度过你的一生,层层递进,突出了人的生命属性和社会属性,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梁老师的课是民主的、是和谐的、是有爱的,但是可再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引导,言简意赅地指出课的亮点和可提升之处。”专家评课环节,评课专家既对梁星老师的课进行的点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老师进行的主题班会课如何设计与实施的培训。

与时舒卷 久久为功——学科论坛·组长亮剑

研讨会的下一个环节是学科论坛,英语教研组罗晓莉老师、生物教研组刘琳老师、化学教研组张熙睿老师、历史教研组刘明菊老师做了专题汇报交流。

英语教研组罗晓莉老师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评设计与实施主题做出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解读,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罗老师重点谈到了关于主题的教学实施,并介绍了不同的评价量表以及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反思教学目标,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生物教研组刘琳老师分享了关于此次主题的生物表达。她从生物学学科新课标中对“教-学-评”一致性谈起。接着基于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以上的分析,刘老师从课时设计、单元设计和探究、实践活动、作业设计三个方面来介绍具体的设计实施。

化学教研组张熙睿老师基于化学学科对本主题的研究,从理论认识、设计框架、设计流程、方案实施和预期的成果来进行阐述。

历史教研组刘明菊老师以基于学习目标的历史学科“教学评”设计与实施为题从概念界定、核心内容、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四个方面做出专题分析。她指出教学评一体是国家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历史学科核心内容上的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评”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向光而行 行稳致远——专家讲座·精心精准

研讨会中,四川师范大学张伟教授以《精心定位目标 精准提高质量》为主题,同教师展开了专题分享。

张教授首先对本次活动主题的选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改进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地开始。并指出,针对教学目标,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操作思路,以课程标准引领评价,以评价引领目标,以目标引领教与学,最后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提升,如,逆向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改革等;二是操作框架,解读课程标准→研读学业质量标准→对接教材内容与编写意图→结合班级实际转化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效果→反思改进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三是操作突破口,以目标为引领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

“第一,必备知识。素养是以知识为起点,必备知识就是大观念,这是我们中学课堂必不可少的。第二,关键能力。能力就是理解、运用,这是围绕必备知识展开的,知识在哪里,能力就在哪里。第三,核心价值。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张教授提出在“双新”的基础上制定可落地的教学目标的三个关键。同时强调,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的一般要求和好的目标的四要素综合设计教学目标。

张教授的讲座让老师们直观地学习了怎样拟定适切的学习目标,意识到了好的学习目标对高质量课堂实施的引导作用,也启发了老师正视问题,反思自我。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接下来,附中人在新一轮的教育研究之路上定会走得更坚定有力。(周庆)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