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国情>

广安:协同振兴 推动形成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01-31 15:0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前,四川省广安市上下正深入落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增强乡镇级片区联城带村纽带功能,做大做强中心镇,打造支撑片区、服务城乡的重要节点。如何将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已然成为今年市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如何推动形成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连日来,参加广安市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完善中心镇服务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热点踊跃建言献策,共同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image.png

本土特色产业“领跑”

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县城地处“城尾乡头”,是沟通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空间单位,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广安市各县(市、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不相同,需通过提高县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城乡融合。”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何跃斌说,县域综合承载力的核心因素是产业,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本土特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潜力大小。他建议各县(市、区)立足比较优势,选准定位,打好产业振兴特色牌,各个县(市、区)全产业链打造2—3个特色优势产业,最终形成一批产业集群。要壮大本土“头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坚持招大引强,全力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培育新型主体,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同时,要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县域下沉、向园区集中、与市场对接。

“还要加强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何跃斌说,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设施有了更高需求,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有了新要求。应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优化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以片区为基本单元,促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市人大代表、岳池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荣表示,产业发展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的核心支撑。去年,岳池县千方百计抓实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排名由一季度第31位跃升至三季度第16位,连续刷新历史最好成绩,成功入围赛迪西部百强县榜单,成绩来之不易。

刘荣表示,接下来,岳池县将深入实施“产业支撑”战略,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县城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医药健康产业,巩固接续提升输变电产业,全链条发展米粉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产业,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造县域经济副中心

完善中心镇服务功能

中心镇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广安市在不断加速发展的同时,还有步骤地推进中心镇便民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建设,使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中心镇便民服务建设仍存在推进力度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体系尚需理顺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针对此问题,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周代碧建议根据中心镇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等特点,与国土空间规划同步,适度超前、科学编制便民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增强中心镇便民服务“一站式”功能。

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心镇便民服务能力?周代碧认为,应坚持需求导向,整合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推行“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产业园区、金融保险、电商物流”等,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建议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建立审管协同机制,以中心镇为重点,协同推进事项与人、财、物同步下沉,确保政务服务接得住、办得快、管得好。”周代碧说,加快放管结合的同时,也要强化督导问责,革除不良作风,推动便民服务健康发展。

市人大代表、邻水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建平介绍,邻水县已将丰禾镇纳入中心镇规划建设,按照县域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充分放大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全力破解“人、地、钱”发展瓶颈,高位推动中心镇建设。除此以外,该县还聚力产业发展,持续做优脐橙、粮油、蔬菜等优势产业,推动丰禾轻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全力打造五华山、泥汉坪、让水湖大旅游环线;聚力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六个一”工程,镇村环卫设施设备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场镇污水管网5.7公里,合理布局公共绿地,在场镇中心增加1处口袋公园、4处街角广场,2022年丰禾镇获评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谢建平表示,邻水县将以“优镇兴乡”为路径,协同发力促进城乡融合,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集中资源推进实施中心镇“六大提升工程”,大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文旅强镇,同时,加快推进中心镇做大做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因地制宜“一镇一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随着广安市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各地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是,不同类型的乡镇、村庄受限于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和区域文化,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久久为功持续用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市人大代表、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说,广安区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在推进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上肩负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广安区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9个、农产品初加工基地155个,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34个,全面构建区、片区、乡、村四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一镇一策”打造美丽宜居乡镇,完成花桥镇、彭家乡等5个场镇改造提升,使场镇环境更加宜居。

罗钧建议,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缩小基础设施“硬差距”,加快填补公共服务“软落差”,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化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发挥数字技术对乡村发展的支撑作用,丰富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进一步助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市政协委员、武胜县清平镇林山村党支部书记谭倩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感触深刻。“现在乡村小路平坦宽敞、农家庭院干净整洁、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满眼都是乡村美景。”谭倩说道。

谭倩表示,和美乡村中的“和”更突出提升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出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美”更侧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谭倩建议,每一个村按照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对农村风貌进行科学升级改造,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提升净化、增加绿化面积、增强美化,在新的历史阶段逐步打造现代化的乡村生活形态。(刘婧、任禹舟、张天文、冯奕钞/县(市、区)融媒;卢琴、夏佩/广安日报)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