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 中国风骨:刘国玉的焦墨山水画

发布时间:2024-02-05 14:11: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刘国玉 《山魂》 183cmx144cm 纸本焦墨  2014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绘画艺术是对时代和社会的图像反映,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刘国玉几十年专注于焦墨山水画,是当代中国焦墨山水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所创作的焦墨山水画作品饱含传统文化底蕴又现审美新意,兼具时代精神和中国风骨,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焦墨山水画创作探索拓展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新高度,对中国山水画的当代传承弘扬有显著的启示意义,为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刘国玉焦墨山水画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纯洁,纯粹笔墨与黑白二色呈现出艺术的极致朴素之美。历史上专注于焦墨探索的画家不多,虽清代程邃、近现代黄宾虹、当代张仃先后深研焦墨画道,但时至今日,仍是人迹罕至之地。刘国玉行至此径,一是时代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因果使然,二是个人对艺术精神的理解与追求而作出的选择。砚边耕耘数十年,心留虚灵一片,罗山水于胸中,恣意笔墨,抒写情怀,在作品中开辟前人未至之境界,实属不易。

刘国玉 《幽壑泉聲》 84cmx153cm 纸本焦墨 2016年

人生道路坎坷,以生命供养艺术,可以说刘国玉是艺术的殉道者。一九四二年国家危亡之秋,刘国玉出生于广东粤北山乡;承客家人耕读传家之风,自幼背诗习字,埋下诗文书画的艺术种子。一九五九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中专部,本可在象牙塔潜心艺术,然命途多舛,时势生变,受迫害返乡苦役劳动达十七年之久。深山伐木、命如蝼蚁,褴褛岁月里用艺术信念支撑着顽强的生命。他在粤北深山老林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朝迎山岚烟霞,暮听峡谷泉咽;穷山僻壤凄凉地,难得的画笔和有限的纸张画出的不只是自然山川,满纸铺就的是生命精神,他爱艺术超越他的生命。久居山林,朝暮相对,他对山川草木的情感有别于其他画家,已达到一个伟大画家对大自然的穷观极照,臻于心与物冥的境界。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徐干《中论·艺纪第七》)一山一水画出他不屈服于命运、不谄媚于世俗的山之脊梁般铮铮铁骨的品格,他将苦难笑纳,融入心中山川,凝聚成精神高峰屹立于天地之间。他所撰对联“腕底烟云藏浩气,胸中海嶽起雄图。“正是其品格写照,焦墨山水是他艺术生命的精神高峰。”

刘国玉 《老屋图》 69cmx70cm 2011年

山水画创作往往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家园故土寄深情,刘国玉的焦墨山水画对岭南地域的自然风貌有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刚烈遒劲不失诗意典雅,重墨辣笔却显空朦苍润是刘国玉焦墨画给予观者的强烈印象,其风骨铮然肃穆的山水画艺术古典美学新式表达,为岭南山水画乃至中国山水画独辟蹊径。选择以粤北丹霞山和逶迤五岭为代表的山水主题,用焦墨枯笔描绘岭南地域的雨林丘壑,既得北方山水高山仰止崇高之美,又有南方山川草木菁菁的清新气象。南岭苍翠却枯笔难润,笔墨与意蕴兼具的苍润气象是焦墨画研究的空白,却是他焦墨山水画的突破点。《南国雨林》系列作品中,用焦墨枯笔特写烟云弥漫的山岚一隅,在看似随意的皴擦点厾之间尽显密林深邃、杂草葱郁、山雨欲来满纸风动,对南方丛林特有景致的描绘笔法醇熟,气韵生动,是从心里生发的真情感真山水,观之震撼。竹是其焦墨画中又一独特表现题材,客家山居,溪桥河岸,村道屋旁丛丛簇簇的翠竹,为岭南乡村增添灵秀。崇山峻岭之间更是竹林繁茂,山风过处,群峰翻腾,如千军万马呼啸而过气势磅礴。“刘氏焦墨竹”与中国传统绘画中所有竹子皆不同,非雅致宋画之竹,非水墨文人之竹,是焦墨笔法恣意挥扫的竹林、竹海,是山林的赞歌,是壮美的生命。岭南的山川草木,刘国玉用独到的焦墨绘画语言描述了一个新颖的有灵魂的山水世界。

刘国玉 《南国雨林之一》 179cmx193cm 纸本焦墨 2008年

刘国玉 《乡山雾韵》 70cmX138cm 纸本焦墨 2013年

在当代诗、书、画同时精研者不多,刘国玉焦墨山水画传承文人画中诗、书、画、印融汇一体的传统,阐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诗书画并进,精通古典诗词创作,画作题名和题诗文采卓然,其自撰对联“窃思我岂薄缘万卷诗书半楼明月,自顾身无长物一支画笔满目青山。”又如焦墨作品《青山》的款题:“立锥莫叹无余地,满目青山作富翁。信手写来图画里,用之不尽那愁穷。”一句句,都是与世间苦难的和解,也是悠然见南山的释然,“青山”成为其艺术符号。刘国玉焦墨画中的书法题款,笔法苍劲有力,心尊碑意,雄健厚重,看似随意而自有章法,为作品增添内涵。在其述写伟大时代的作品《溪桥留梦》款题“摸石过河是道理,弈茶救局不宜迟。如今大道通天下,画座小桥说相思。”以诗歌颂伟人,以山水寄情时代宏图,在山水画创作中拓展出新的精神高度。没有继承而空谈发展和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刘国玉坚守文化阵地,以强大的传统功力入画,以卓越才情出藩篱,成就其大格局的焦墨山水画艺术,亦展现了大时代的风骨精神。

刘国玉 《溪桥留梦》 69cmx70cm 焦墨 纸本 2011年

刘国玉《青山》 84cmx153cm 焦墨 纸本 2017年

风骨,是刘国玉焦墨山水画的品格追求,是他文化修养、美学思想、艺术造诣、人格精神的综合呈现。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是为风;“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风清骨峻是也。风骨,刚健有力之美,成为中国艺术品评的标准和美学原则。谢赫观曹不兴的作品赞叹“观其风骨,名其虚成。”其《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成为中国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风骨,对作品的内在精神、画家的情感表达、作品的生命力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新时代,中国画艺术更应具有中国气象、中国风骨!艺术创新在于知难而上画常人所不能画,将艺术研究拓宽至前人未涉之领域,走得更深更高更远,画出品格和魂魄,完成由技进道的艺术升华,刘国玉做到了。其品格观念在《丹霞风骨图》款题有清晰表述:“阅尽沧桑亿万年,下临江海上摩星。狂风骤雨过无迹,暴雪严霜刻有痕。斑驳仪容涵太古,坚韧铁骨傲沧溟。高峰绝顶仙人住,长啸浩歌日月边。古人以风骨论诗,以气韵论书画,若笔下山川无风骨,又何足论哉﹗画者有形之诗也,以笔墨为音符之音乐也,画之气韵可求而风骨难得也,风骨者阳刚之气也,磊落不阿之精神也。画者从山川得气概,复以精神赋山川,如石涛上人言’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以笔墨传其精神,壮其气概,见其风骨,道象谋合浑然一体。南朝宗炳谓’含道映物,澄怀味象’,当如是观。舍其一端则道脉不存,精神无所依,气散神离,便无真山水,更何以论风骨?画之风骨犹人之品格,于艺事大矣哉﹗故风骨不独以论诗,于画尤甚,明其道,修其身,砺于艺,当无谬笔。余家乡粤北之丹霞山,奇峰壁立如染丹砂,以平地突兀赤诚千仞之雄奇谓天下壮观,联合国定之为世界地质公园,名闻遐迩。余屡作环游写生,登高覧赏。奇峰铁壁云崖可谓亿万年铸成之沧桑风骨,一派浩然气磅礴于天地之间。取其风神之所在处图之,遂得此图。一画一诗一文简洁扼要地阐明了其艺术主张。对风骨的崇尚与对朴素之美的坚持,使他的艺术创作取得突破性成就,超越传统,突出个性,自成风格。见山不是此山,所绘皆心中之山。刘氏焦墨山水用浓墨重笔展现了艺术的崇高美学,引领出一个新时代的艺术审美新风尚。

刘国玉 《丹霞风骨图》 139cmX272cm 纸本焦墨 2005年

“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刘国玉焦墨山水画气象蓬勃、物我两忘,于朴素凝重笔墨中的浩然气象蕴涵艺术哲学之天地大道。其焦墨山水画表现的是身边山水、心中山水、生命山水。时代大潮中刘国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推陈出新,赋予焦墨山水画刚强的民族性格和有容乃大的时代精神,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探索领域和美学观念,画出山水画的中国风骨,开拓了山水画的高深境界。他的焦墨艺术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在中国文化艺术长河汇入新的源流,推动中国山水画向前发展。焦墨苍苍绘家国河山,时代风骨行天地大道。时代洪流中,个人何其渺小。对艺术的殉道者而言,肉体凡胎的生命能够供奉于艺术,虽苦尤甘,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观其画,不觉为之慨然!

刘国玉 《大壑雲橫峰外峰 》 纸本焦墨 2016年

刘国玉《奏鸣图》 97cmX180cm 纸本焦墨 2007年

刘国玉 《苍苍暮山碧》 97cmX180cm 纸本焦墨 2005年

刘国玉 《苍林》 84cmx153cm 纸本焦墨 2013年

刘国玉 《山之风骨》 70cmX138cm 纸本焦墨

刘国玉 《竹村雾韵》 145cmx81cm 纸本焦墨

刘国玉 《山中一夜雨,林壑百重泉》 138cm×70cm 纸本焦墨 2015年

刘国玉 《雨后溪山林欲醉》 138cm×70cm 纸本焦墨 2020年

刘国玉 《郁郁春山景迷离》 138cm×70cm 纸本焦墨 2020年

艺术家简介:刘国玉(1942—),广东翁源人,名璧,号翁山山民、彭城移民、岭南老客、井蛙等,斋号曰井观居,坐井观天之谓。幼承庭训,诵诗习字。1959年至196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专读书,1979年调入翁源县文化馆工作,业余从事中国山水画、书法、诗词创作。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专注于焦墨山水画的创作,风格日趋雄健。先后在广州、韶关、香港举办画展,出版过《煮过的灵魂和煎过的河山—刘国玉艺术履痕》《刘国玉·焦墨风骨》、《山居观道:刘国玉焦墨山水作品选》、《井观居诗稿》、《刘国玉书法作品集》等。现为翁山诗书画院院长,广州画院特聘画家、暨南大学客座教授、韶关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海派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以古稀之年,自筹资金创建翁山诗书画院,为非营利公益文化机构,建筑面积近九千平米,集创作、展览、收藏、研究于一体,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作者简介:刘春霞(1976—),广东翁源人,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央美术学院结业,博士研究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何香凝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并获奖。作品为中央美术学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志才环球艺术中心、番禺区图书馆等单位和机构收藏。主持教育部、省科技厅、省社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论文、作品于《美术》、《装饰》、《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等期刊发表。

作者:刘春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何香凝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何金德)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