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应运而生。数字贸易的核心特征在于电子交易、数字支付、智慧物流和数字监管,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数字贸易使得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交付更加便捷高效。数字贸易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高校应当在国际贸易本科生培养中加大投入,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以“双创”能力培养为重要导向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数字贸易背景下,国际贸易本科生“双创”能力培养应当建立立体化教师队伍,积极创新教育实施手段,全面组织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完善创新创业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一、建构立体化“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国际贸易本科生培养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双创”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本科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因此必须形成较为全面的师资建设机制,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要导向,促进“双创”教育深度落实。
一是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人才引入中做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能力素养的相关要求,将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职业道德品质等方面素养作为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避免传统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下“唯学历”的不良风向。在教师培训管理方面,则需要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价值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除了具备基本理论能力之外,也应强调实践指导能力的重要性,为保障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国际贸易本科生人才培养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素养,专业课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加强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应当考虑到专业课教学本身的定位,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及课程具体内容,挖掘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基于专业课教师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后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使得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是邀请优秀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对国际贸易本科生而言,优秀校友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校应当借助校友会等平台与优秀校友取得联系,将优秀校友的创新创业经历作为重要宣传教育的依据,同时邀请优秀校友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分享创新创业方面的心得体会,通过开展讲座、指导创新创业实践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发挥优秀校友的辅助作用。
二、围绕“双创”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手段
培养国际贸易本科生“双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采用学生普遍认可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宣传能力培养效果,为“双创”教育的深度落实提供支持。全面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手段,需要考虑到国际贸易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围绕双创能力培养目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以及贴近现实的案例式教学两种手段。
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网络信息环境下,国际贸易本科生对互联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借助互联网学习和了解创新创业优秀案例、加深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成为可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重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基于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创新创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学习优秀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在线上自主学习中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线下活动的组织实施,在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层次解读,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基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国际贸易本科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双创”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二是采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是国际贸易本科生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案例探究式教学强调基于具体案例开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活动,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基于具体案例的解读不断总结创新创业经验。开展案例探究式教学需要考虑到国际贸易本科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真实反馈,基于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分析,将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作为吸收借鉴的依据,将创新创业的失败案例作为警示,从而推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深化。
三、全面开展“双创”技能大赛活动
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能够极大促进国际贸易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因此必须考虑到技能大赛活动的组织和规划,既要利用校内资源为国际贸易本科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空间,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推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保障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的顺利落实提供支持。
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宣传推广。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紧密契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强调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活动。加强宣传推广需要考虑到高校在创新创业大赛方面的举办经验,结合校内资源配置情况对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立体化的宣传工作。一方面以校内宣传平台为基础,通过张贴横幅和海报的手段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线上宣传的重要性,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的相关信息,为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协调各类资源配置。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和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应当重视企业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参与和配合,既要借助企业资金支持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为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同时也可以基于创新创业大赛活动选拔优秀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企业提供投资决策的平台。在资源配置落到实处的情况下,创新创业大赛的实施效果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结合学生需求完善“双创”配套支持政策
全面完善创新创业配套政策支持是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落到实处的关键,因此需要重视国际贸易本科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实际需求,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多方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相关优惠政策,为后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与银行金融合作,提供无息贷款。资金是保障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结合国际贸易本科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必须落到实处,因此需要加强政府、高校及银行三方的合作,为国际贸易本科生提供无息贷款。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同时采用无息贷款的形式降低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成本,为学生提供启动资金并且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
二是由高校提供场地支持。在高校对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也在不断发展成熟,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应当在场地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通过减免租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活动空间。高校在协调各方资源的情况下,应当重视创新创业场地的供给,将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贸易背景下国际贸易本科生“双创”能力培养是实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也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的前提基础。高校必须关注国际贸易本科生特点,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双创”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管理模式,优化“双创”资源配置等手段,全面促进国际贸易本科生“双创”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
作者:刘义杰,副教授,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