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好课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18 12:32: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为进一步促进成都市锦江区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吴正宪老师到锦江区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各数学名师、骨干教师齐聚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共同研讨“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专题研究”。

听课用方法 讲课展风采

活动伊始,吴正宪老师详细讲解了听课的有效方法,让老师们在接下来的听课中有了方向。“这个主题所涉及的大观念是什么?这个主题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两件事需要搞清楚!”吴老师强调备课的时候是“角”“三角形”“包装的学问”,但大家在听课时要思考它的大观念或大概念,思考点到线到链条的知识建构。

课堂展示环节中,《认识图形》一课充分体现了结构联系,立足旧知,探究学习,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体—面—角—面—体,先回顾认识的“体”,然后从体的各平面当中去认识角。从寻找角、认识角、创造角、表示角,以儿童为主体,以生活为大情境,以学生的认知边界为契机让学习一步步在探究中建构知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认知建构过程“可视化”。

汪海鹰老师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盐道校区四年级七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通过欣赏图片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链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分类在认识图形中的重要作用。汪老师以“三角形还能继续分类吗?该怎么分呢?”作为驱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索出按角分和按边分两种思路。学生经历测量、记录、分析的过程,发现三角形角与边的特征,并进行分类与命名,厘清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实现深度理解,发展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易娜老师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盐道校区五年级五班的孩子们一起呈现了《包装的学问》一课。易老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孩子们从新闻进入课堂,孩子们从小组合作中不断地摆一摆、算一算,理解了重叠面越大,包装得越少。易老师通过设置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生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

研讨谋思路 分析论优势

一个主题是由一些课时组合而成,有的课是关键课内容需要压实,有的课是具有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练习课。“关键课与拓展课,这些课好在哪里?”围绕这个问题,老师们根据展示的课堂进行热烈讨论。

《认识图形》《三角形的分类》属于关键课,两位老师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从生活中的剪刀、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到红领巾上的角,实物上的角“脱”下来,形成了几何图形中的角,这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拓展课对学生来说有难度,需要将立体图形的一些知识点,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以央视新闻导入拓展眼界,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和素养。”吴正宪老师表示,活动中学生们既需要巩固表面积的计算也要考虑核心问题把最大的面藏起来,才更节约。最后也考虑到怎么提更省力,将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融合解决,学生沉浸式学习,享受学习过程。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孩子在课上善于思考,勤于分享,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数学思维自然而然得到发展。”活动最后,专家对盐道街小学孩子的上课状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议,希望给孩子们更多“闭上眼进行空间想象”的时间,留给孩子们亲身实践琢磨的时间,让几何空间之美能够在每一个孩子个性化学习中清晰起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数学的发展规律。

因材施教是智慧的老师,有教无类是拥有大爱的老师。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有营养一定是有知识含量、思维含量、素养含量、人格含量,好吃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口味,符合他的学习路径和他的基本的认知常识,从而有效助力孩子们全面发展。(周庆)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