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成功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高端论坛”

发布时间:2024-04-19 09:52: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4月17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高端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为主题,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协作、交通一体化、生态协调、创新共同体打造、公共服务、智库建设等主题共话协同发展,展望美好未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尹志超教授发布《首经贸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叶堂林教授发布首都高端智库报告《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崔占辉,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边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分别致辞。

主论坛现场直击

崔占辉指出,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深入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为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研究团队自2007年组建以来,聚焦首都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持续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要充分发挥首都高端智库平台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高层次智库人才队伍,更好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边建介绍,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更多的理论政策的指导与建议,为三地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王文举在致辞中指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学校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强国战略的部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社会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研究成果发布环节,尹志超发布《首经贸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介绍了学校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远景规划。学校将进一步统筹学校优势资源,紧密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及应用性的研究,更好地服务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叶堂林发布首都高端智库报告《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该书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以来,在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京津冀协同办领导报告环节,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干部、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白向东,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刘维友分别就各自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未来规划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论坛举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授牌仪式和京津冀协同发展30人成立仪式。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15所京津冀高校智库机构联合成立,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致力于打造新型智库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高质量智库支持。

校党委副书记徐芳教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代表授牌

主旨报告环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主持。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首经贸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仇保兴发表了《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科创生态的概念借助于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强调系统内部的不同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主体跟环境的互动以及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联合合作共识,这些相互作用成为生态体系能否持续快速演化进化的最主要因素。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发表了《打造新质生产力全球标杆城市》的主旨报告。指出,将北京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的全球标杆城市,顺应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要求。北京应着力打通资本三级循环体系中的堵点,提升自身全球资源配置力、影响力,促进科技、人才、教育以及空间品质互动。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以《新思想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为题分享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规划建设中如何把握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这样一件千年大计和国家大事,如何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落实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怎样在实践中推动副中心保持生机勃发姿态,面向未来怎么样坚持根本遵循一张蓝图”等四方面的成果与经验。

本次会议设立了2个平行论坛,平行论坛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环节,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发表了《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主题报告,提出加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衔接,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北省政府参事武义青发表了《聚焦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报告,提出京津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应该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先试,深化科技、经济、人才体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改革。

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双发表了《区域一体化与京津同城化:理论、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提出应围绕打破区域行政封闭管理体系、建立深层次利益平衡机制进行制度性探索,释放同城化活力。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发表了《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五量”》的主题报告,从存量、增量、流量、变量和常量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并指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路径。

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成发表了《从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看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题报告,提出京津冀三地科技成果协同转化十年来取得很大成就,但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杰发表了《京津冀布局全球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的途径与对策》的主题报告,提出人工智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无限价值创造潜力的一个大产业,它能不能跟实体经济部门有效融合决定了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

北京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弘发表了《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题报告,提出现代化都市圈是符合超大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是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手段和城市发展不宜逾越的阶段,应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秘书长李伟发表了《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思考建议》的主题报告,提出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就是要系统构思先行区示范区体系架构,回答好“目标远景、任务内容”的三个层次问题,在全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鹏岩发表了《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碳源汇时空分异与碳补偿分区机制》的主题报告,提出京津冀地区碳源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异质性,实施碳源汇分区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和优化作用将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平行论坛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经验交流会》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研究智库的专家出席了会议,围绕高校智库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展开了深入讨论。

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心、京津冀大格局栏目组、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