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人大联合调研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赋权暨财税政策一体化推进情况
4月18日,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携手,围绕川渝高竹新区(以下简称“高竹新区”)行政管理赋权暨财税政策一体化推进情况开展联合调研。
吃过午饭,调研人员顾不上休息直奔高竹新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丝毫未感到疲倦。大家边看边议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的成效,共同探寻高竹新区改革“密钥”。
调研第一站,是四川发展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位于高竹新区核心区,总投资约23亿元,用地面积567亩,分为产业孵化区、科创服务区、综合配套区三个功能区,重点引入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拟于2025年底全面建成。”四川发展川渝公司董事长唐文亮介绍。
驱车前行,调研人员又来到重庆路二期施工现场,看展板、听介绍,深入了解高竹新区产业布局。“按照‘融圈入链、梯次配套’思路,高竹新区主攻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都市近郊现代农业‘2+1+1’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发力招大引强。”高竹新区投资促进和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继刚介绍。
作为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高竹新区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使命,推动高竹新区财税政策一体化协同,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按照‘1+2+4’改革路径,高竹新区探索税费征管改革,实现财税一体化管理,打造川渝地区税费征管试验区、跨省域集成服务示范区,首创一个机构统征管、一本目录明口径、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系统优服务。”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政策、有平台、有产业、有服务,高竹新区未来可期。”听完介绍,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委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孙靓对高竹新区的改革发展充满期待。他表示,短短3年多时间,高竹新区发展已步入正轨,成效明显,“高竹新区成立后,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逐渐闯出了一条跨省域一体化合作的新路径,让人感叹。”
座谈会上,调研人员围绕高竹新区行政管理赋权暨财税政策一体化推进工作积极发言,为高竹新区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川渝两省市率先统一税费政策执行差异67项和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标准7类62项,互办执法检查证6张,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320起,两地已累计各安排资金7000万元,专项用于人员机构运转、重大项目前期支出……”听完汇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经济监督处一级调研员袁福洪难掩内心的激动,“高竹新区主动扛牢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排头兵’责任,认真落实四川省委‘总牵引’和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决策部署,新区改革创新、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国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下一步,重庆市财政部门将打破行政区壁垒,探索经济区协同发展,持续推动高竹新区财税政策协同,切实‘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重庆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陈军武现场表态,将继续支持高竹新区深化财税利益分享,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方面,努力向中央争取对高竹新区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推动川渝两地更多重点项目纳入国家支持“大盘子”。
协同立法也在加快推进。川渝两地人大已将高竹新区立法草案纳入2024年两省市人大立法计划制定类,拟于今年7月审议通过。
“这将赋予高竹新区管委会行政主体地位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为其高效运行提供法治保障。”在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兆奎看来,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协同立法将成为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他建议在立法过程中,将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标准统一、生产要素价格协同、综合执法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纳入立法草案,为新区提供更为宽松的改革环境。
“我们将积极准备,确保行政管理赋权后接得住、用得好、见实效,为高竹新区营造宽松改革环境。”高竹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钟超说。
今年,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将同步听取高竹新区财税政策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同步审议关于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这是今年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调研人员纷纷表示,川渝两地人大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重庆市委、四川省委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立法赋权、监督推动、联合调研等方面工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叶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