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类专业实践育人的改革和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23 16:22: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新工科理念为高等工科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生物制药类专业作为新兴工科领域,须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实践育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新工科背景的内涵及其对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影响

新工科是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方向,开展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实践,其核心理念包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交叉融合、强化实践育人等,这些理念对生物制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在新时代工程教育领域,跨学科整合成为关键,生物制药类专业致力于培育具备全面素养的学生,通过深度融合生物学、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锻造其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应对未来科技的挑战。针对生物制药领域,积极推进新工科教育,着力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通。遵循新工科理念,生物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紧密贴合产业发展趋势,确保教育与训练的同步升级,满足制药行业不断演进的技能与创新需求。为促进生物制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高校须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此举将显著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生物制药类专业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部分高校在生物制药类领域的实训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理论的教授,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育。具体而言,诸多高校构建的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评价准则常显模糊,未能精确界定学生必须具备的实操能力,实践教学中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无法深度整合理论与实践,也致使学生难以在生产实践中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 实践育人方法单一,难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现行的生物制药类专业实践育人方法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参观实习等,缺乏利用新兴科技手段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等更加丰富多样的方法,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也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多元的实践需求[1]。

(三) 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生物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实验室、生产线、企业实践基地等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训设备更新缓慢,无法为学生提供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符的实践体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类专业实践育人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实践教育的实施

在新工科理念的引导下,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实践育人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与实际生产操作相适应的综合技能。首先,高校应深化与制药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育方案,基于深入理解企业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技能需求,设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具备行业所需的核心职业技能。其次,高校应推动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磨练实践能力,可为学生提供在制药企业的实习机会,使其全面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亲身体验岗位职责,从而提升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最后,高校还可邀请制药企业的技术精英担任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传授一线生产中的关键技能和操作技巧,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可让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

(二)运用新技术手段,深化实践育人的改革

在新工科视角之下,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实践育人应善用新兴科技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吸引力。高校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生物反应器、色谱分离等生产设施的三维模拟系统,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及工艺流程模拟训练,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高校也可引入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助力学生直观掌握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流程,促进学生对生产工艺的深度理解和熟练掌握。高校还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生物制药类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工厂仿真系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从原料采购至最终产品销售的全过程管控,培养系统化思维和综合管理能力。此外,高校亦应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制药类生产中的应用,如在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工艺优化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全面优化实践教学

在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实践育人应倡导过程与结果并重,全面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全过程跟踪与评估,以发现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他们持续提升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的成果评估方面,除考察学生的最终实践成果,更应关注他们在实践环节中的创新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展现,可通过实践报告撰写、小组项目展示等途径,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也应构建多元化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将实践育人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以为其未来就业创业提供依据[3]。

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类专业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全面推进实践育人的改革创新,切实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教师基艳的2023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3+4”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JP030)阶段性成果。)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