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真抓实干,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4-24 09:01: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4月23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向新而行,真抓实干,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新闻发布会。天津市河西区副区长曹晟、河西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李长军、河西区科技局党组书记龚科家、河西区数据局局长崔晶、河西区陈塘科技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常青介绍了河西区“向新而行,真抓实干,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有关情况,并回答新闻媒体所关心的问题。

今年以来,河西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市委对河西提出的着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城市功能高地、城市治理高地、生活品质高地”的“四个高地”指示要求,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向着“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目标扎实迈进。今年,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再用力、见实效:一是聚焦协同发展、构建央地合作“强磁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累计引进京冀企业1167家,总投资超460亿元,中交集团等央企先后布局落子,一季度引进京冀企业45家,协议投资额3亿元。紧盯重点产业链协同,聚焦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京津冀6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图谱,找准发力方向,共促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推动三地资源互联互通,强化与海淀区、朝阳区教学互动合作,推动北师大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强化民生保障协同,组织小橙养老等企业赴京冀开设特色养老服务站点近20个;加强文旅交融交流,开展京津冀非遗文化嘉年华等活动20余场,三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场景日益丰富。二是深耕优势产业,做强区域发展“主引擎”。聚焦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形成了金融、航运、设计、数字经济、商贸五大主导产业。2023年,全区金融机构超1200家,金融业增加值443亿元、占全市19.76%;航运企业超900家,实现营收135亿元;数字经济企业超2000家,实现营收122亿元;设计企业超800家,实现营收486亿元。五大主导产业经济贡献度超90%,汇集各类人才超6万人,形成强劲的辐射带动效应。一季度,新引进主导产业链上重点企业51家,其中投资超5000万元企业14家,投资超过1亿元企业6家,主导产业加速聚集态势明显。三是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地”。聚焦打造重点功能片区,将金融发展活力区、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陈塘科技商务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等纳入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更加突出、生态不断优化。持续做强特色楼宇经济,全区129座商务楼宇中,税收超亿元且每平方米税收产出5000元以上的“双高楼宇”10座、亿元楼宇23座,产业楼宇19座,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全面梳理盘活存量资源,已启动9个重点盘活项目,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通过政策赋能、市场运作的形式,将原渤海无线电厂打造成哪吒小镇,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于“五一”期间开街;将原天津美术印刷厂打造成数字出版产业园,重点发展数字娱乐和数字出版产业,已于一季度投入运营,招商入驻率超90%。四是完善创新生态、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引育体系,2023年,各类科技企业数量增速超20%、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25%。全力推动科技园区建设。今年将打造近4万平方米的陈塘科创园一期项目,引入国内知名的科技服务、产业加速、中试小试等中介机构,将于二季度末开园运营。我们始终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上年度企业研发投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4.6%;用好区内30余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资源,服务中电科46所、光电通信等企业建设更多实验室平台,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五是优化营商环境、种好宜居宜业“梧桐树”。2023年,河西区营商环境第三方常态化监测、区域综合信用指数等多项考核位列全市首位,优质的营商环境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原动力。全面提升人才满意度。连续两年举办“河西人才节”,推出人才服务16条政策措施。今年创新推出“河西人才卡”,集医疗保健、文娱休闲等12项个性化服务于一卡,让河西区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地,形成以人促产的良好局面。紧盯企业感受度,动态完善“1+12”产业政策体系,提升助企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精细化、便利化建设,推出2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举措,今年该区将作为全市唯一代表,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试点,推动政务服务再上新水平。六是锤炼能力本领、打磨招商引资的“金刚钻”。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建强工作机制,始终坚持将招商引资视为“一号工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18个行业部门和14个街道齐抓共管,形成了条块协作的大招商格局。不断配强招商队伍,全面整合各类主体的招商资源,构建大协同招商机制,联动各界各类招商人员超200人。不断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开展贯穿全年的招商大讲堂,以讲促学、以学促干,全力打造一支有狼性、通产业、会沟通、懂资本的招商队伍。

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河西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招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提升四“度”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升政务服务速度。将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4.0版,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环节纳入清单,“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式套餐服务项目将增加至93项。继续开展“解细绳2.0版”活动,以点带面解决共性问题,形成更多“河西经验”复制推广。二是提升产业支撑力度。河西区在2023年天津市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信贷”指标居全市第一。今年将继续释放河西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大力开展银政企撮合对接,预计全年帮助区内经营主体融资100亿元以上,让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我们还将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培养10名政策掌握熟、专业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产业管家”,精准对接企业诉求,全面助力企业发展。三是提升行政执法温度。将深入实施《河西区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推进包容审慎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将进一步清理规范涉及经营主体的约束性文件,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将筹备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企业提供密集型产业专利布局、专利信息检索、专利开放许可、成果转化等专项服务,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四是提升城市发展热度。坚持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以文润城,持续扮靓城市“颜值”。一季度,组织了西岸艺术节暨第二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文化365 快乐在河西”等系列活动500多场次,吸引游客216万人次;今年5月起,还将陆续推出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西岸文化消费季、西岸海河文化风情节、活力河西·都市消费嘉年华等系列活动700场以上;同时举办“友谊杯”“设计联盟杯”“航运杯”等重点行业体育赛事和校园“十大”体育赛事,打造更多城市发展“燃点”“爆点”。

河西区投资促进局自今年年初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季度国内招商引资完成进度,位居全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进度位居全市前列。一是紧盯产业焕新,打造招商“新动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聚焦河西产业发展主赛道,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18次,组织多场“请进来”招商活动,撬动企业投资意愿,成功引进200余个产业项目落户河西。二是聚焦城市更新,树立发展“新地标”。按照“一核两轴三中心多点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吸引绿色股权投资基金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相关产业功能区,通过项目再加密、产业再提升,推动功能区集聚辐射效应不断增强。三是实施机制创新,注入发展“新活水”。构建“藤蔓式”招商引资网络,聘请仲量联行等15家知名中介机构担任招商顾问,建立市场化招商队伍,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商招商、以友招商、中介招商、精准招商。

今年,河西区将以“科技创新”为主抓手和突破口,加快引进和培育新质生产力。首先是积极导入优质资源,优化创新生态。第一,强化与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北方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天津医院等医疗机构研究部门的合作,拓宽产学研通道,汇聚更多创新效果。第二,加强与丞明集团、天开执信等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合作,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入更多专业机构服务于科技企业孵化,进一步畅通孵化通道。第三,建立与天津市科技创新中心、技术经理人协会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在培育优质科创企业方面,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市场中的优势作用。再次是加强精准服务,深化创新生态。去年,河西区一方面积极引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科技金融产品,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推出了“创新河西青苗计划”,为企业增加多渠道授信添秤加力。截至2023年底,平台入库企业363家,上线金融机构10家,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共上线金融产品28个,已累计为32家企业授信3800万元。今年,我们将打造服务平台的升级版,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与天津OTC、上海股权交易所“星启航”平台对接,丰富企业评价、上市咨询和政策查询等功能,更加高效地服务企业发展。

天津市河西区紧抓数字经济赋能趋势,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截至一季度新八大里注册企业490家,其中以航天长峰、中电科技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346家,聚集了以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协会联盟,建成天津软件园河西园、天津信创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项目,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吕兴龙 孙海龙)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