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远离“肿瘤君”

发布时间:2024-04-26 16:47: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综合施策,科学防癌”。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在我国全癌种发病人数中,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均位居前十。这几大癌症为何高发?如何科学预防、规范施治,为患者创造更多走向治愈的希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肿瘤医学中心多学科组成的南山名医团一一为您支招。

何建行“黑科技”助力肺癌诊治更精准微创

何建行教授

肺癌至今仍居我国全癌种发病人数之首。因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与其他癌病相比其死亡率也相对较高。这种局面该如何改变?早诊早治是关键。

“我们提倡通过低剂量螺旋CT进行早期筛查,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和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早期筛查至关重要。”不过,广医一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研院院长、肿瘤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坦言,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何及早诊断仍然是个世界难题。临床亟需有一种稳定、灵敏、无创的能“精准判定”肺结节良恶性的工具。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运用外周血cfDNA甲基化标志物、临床信息和影像学特征构建了肺结节良恶性分类模型,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已得到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验证,准确率高达91%,有助于显著提高早期恶性肺结节的检出率,避免良性肺结节的过度诊疗。

而在治疗方面,随着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肺癌手术也越来越精准微创。近年来,何建行教授团队不断探索突破,创新性地将“无管化”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即术前无需留置导尿管、术中无需气管插管、术后无需胸腔引流管)与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种具有混合现实效果的“无痛无创定位技术”与术前荧光定位、裸眼3D胸腔镜显示系统等相结合,为外科医生装上“火眼金睛”,帮助他们实现对复杂、多发肺结节的精准切除。操作过程中,借助3D重建成像技术可在术前通过患者胸部CT影像重构肺部相关结构,手术时医生无需佩戴其他接收设备即可看到这种立体突出的3D影像效果,再搭配手术实时裸眼3D显示系统,无痛无创便能精准定位肺结节大小、形状、位置及与支气管、动脉及静脉的立体关系。有了这些“黑科技”的助力,即使长在刁钻位置的肺结节也能够被“揪出来”,在确保将病灶切干净的前提下,手术医生可为患者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肺组织,避免整个肺叶切除的创伤。

据介绍,无痛无创的多人多视点裸眼3D定位技术在普通肺结节、微小肺结节、复杂多发肺结节等根治性手术过程中均可以使用,有助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肺功能的快速康复。部分早期肺结节还可实现“日间手术”,使患者术后24小时出院成为可能。

“所以说,我们为患者治疗早期肺癌,比治感冒还快。”何建行补充道。

曾国华早筛早诊远离“泌尿三癌”

曾国华教授

据广医一院副院长、泌尿医学中心主任曾国华教授介绍,在与人体泌尿系统相关的肿瘤疾病中,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是最为常见的三种,被称为“泌尿三癌”。这三种癌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症状大多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会明显下降。

他以前列腺癌为例:其发病率在1%~1.2%,在欧美国家中长期以来是男性发生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一线发达城市也是男性高发的肿瘤疾病。但只要发现得早,及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性功能,有部分极早期的患者通过局灶治疗甚至无需切除前列腺且能保住性功能,5年生存率可高达100%;可一旦进入晚期发生转移,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就大幅降低,仅为30%。

“泌尿三癌”中,前列腺癌和肾癌目前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不明确,膀胱癌据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吸烟是公认的最大危险因素,所以预防膀胱癌应避免吸烟。每年按时体检,早发现、早诊断并有效干预,完全可助“泌尿三癌”患者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曾国华支招:比如前列腺癌,早期可以通过抽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来排查,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最好定期排查,一旦发现PSA值超过4ng/mL,应进一步排查。PSA值越高,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越大。而肾癌大多数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及早发现“蛛丝马迹”,如果出现血尿怀疑膀胱癌,则可通过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学来辅助筛查。

2019年4月至今,广医一院泌尿外科联合几十家广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超过10万名广州市民提供了免费前列腺健康筛查,一些筛查中发现的前列腺癌早期的患者因此得以及时根治,生活质量有了保障,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周承志重症肺癌≠终末期肺癌

周承志教授

现实中,重症肺癌患者常因不符合条件而被排除在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之外,临床实践中又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与指南,使这部分人陷入困境,甚至觉得已“病入膏肓”没有抢救价值。真的没救了吗?

“重症肺癌并不等同于终末期肺癌,大家首先要厘清基本概念。”广医一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中心主任周承志教授解释说,可能导致肺癌患者向重症进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肺癌患者本身有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限制了治疗效果,使病情加重;或是肺癌合并了急性并发症,比如大气道堵塞导致呼吸困难,脑转移引起剧烈头痛、头胀、头晕、呕吐甚至昏迷等。这些急、危、重的情况可以发生在肺癌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不一定是在晚期,也可能在早期、中期,“只要处理得当,病情是有可能逆转的”。

这些年来,周承志一直致力于重症肺癌患者的救治,他从“重症哮喘”“重症肺炎”等呼吸科其他疾病的重症概念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不断与相关学科交流学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重症肺癌”的概念,结合临床观察总结救治经验并对外推广,并于2021年在钟南山、何建行、李时悦等国内外众多呼吸与肺癌知名专家的支持下,牵头编写了《重症肺癌国际共识(第一版)》。

周承志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精准靶向治疗的出现,为一些重症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曾参与诊治过一位在ICU中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重症肺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找到了靶点,经胃管打入靶向药物,“用对了药后三五天就脱机了,一个星期后病人就转出ICU了。”周承志补充道:“所以,重症肺癌患者不仅具有抢救价值,更有抢救的必要,关键是要找到能逆转病情的治疗手段。”

汪国营避免这些高危因素远离肝胆肿瘤

汪国营教授

“肝胆肿瘤疾病都有一些比较明确的重要危险因素。”广医一院肝胆肿瘤中心主任汪国营教授解释说,比如肝癌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毒性肝炎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长期酗酒、长期不健康饮食;胆管癌的主要原因在于胆管结石、寄生虫、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等,也包括病毒性肝炎;胆囊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所以,想远离肝胆肿瘤,应尽量避免上述这些明确的高危因素。汪国营提醒,乙肝病人除了做抗病毒治疗外,还要特别重视护肝,避免酗酒,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等加重肝脏负担的饮食习惯。他建议,35岁以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各种慢性肝炎人群,以及长期酗酒、脂肪肝、各种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都应定期体检,每半年筛查一次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发现异常可借助增强CT、磁共振成像、超声造影等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于体检查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人群,汪国营建议进一步排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如果症状较严重,找专业医师评估后,符合手术指征的,必要时考虑接受胆囊切除手术,同时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也根除了胆囊癌的发生。

而对于胆管癌的预防,汪国营提醒:除了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鱼生等可能受肝吸虫污染的食物之外,若做粪便检查发现有肝吸虫卵,应进行驱虫治疗。另外,查出胆管结石的人群应及时治疗,并定期检查,排除胆管癌的发生。而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及时手术治疗。(来源:广州日报翁淑贤)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