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白鹭”舞动京城,厝里情、山海情里品真情

发布时间:2024-04-28 08:52: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人间四月,春光正好。4月20日和23日,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携两部原创舞剧晋京演出,走进中央歌剧院。《沉沉的厝里情》《花儿与海》接连上演,给首都观众演绎了别具特色的闽南人文风情故事。同时向人们展示了“小白鹭”建团30年来的成长与历练,以及在舞蹈艺术创新探索上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沉沉的厝里情》剧照 张晓成摄

《沉沉的厝里情》:闽南风情,情暖人间

“回家,回家……”舞台上,汹涌的浪涛声中,全村人簇拥遥望,大声呼唤。《沉沉的厝里情》借一位离乡游子讲述了自己阿嬷的故事:这位自幼在木偶艺术熏陶下长大的女孩儿阿月,嫁给了发小阿明,生子后丈夫阿明出海一去不归。阿月在老厝里守候了一辈子,最后化作一句留在心底的呼喊:回家……

在闽南海滨,在闽南大厝里,主人公阿月一生的故事贯穿始终,从少女时代,看木偶戏坠入爱河;从新婚喜宴,夫婿出海离别;从守望空房,在海滨山头望眼欲穿;从勤劳持家,到后人回归团聚。将爱情、亲情、乡情、友情交叉结合在一起,艺术的感染力强,扣人心弦,引人遐想,催人泪下。同时,因为闽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全剧也隐含着对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呼唤,其浓郁的闽南风、海峡情,让观众深深沉浸在人生百味里的浓浓深情中。

“《沉沉的厝里情》最大的亮点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以闽南文化和生活习俗为背景,通过舞蹈形式展现闽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沉沉的厝里情》村长扮演者、复排执行导演傅舜国介绍,作品融入了大量的闽南文化元素如祭海仪式、妈祖信仰、旧式婚礼以及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拍胸舞、高甲戏、南音等独具闽南风格的艺术形式与舞剧剧情、人物关系巧妙结合,用舞蹈语言为观众讲述闽南人民对家、对亲人的深深情感。

男主角阿明的扮演者李鑫,首次演出时才19岁,至今已有12年的过程。他说:“希望通过用艺术的形式、用最真挚的感情,将闽南人的故事讲给观众听。”

“剧中蕴含的民俗风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烘托的文化氛围,让人物形象充满了情感。”原总政歌舞团创作室主任赵大鸣在观剧后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张晓梅表示,浓烈的色彩、欢快的节奏、激烈的情感融入闽南文化符号,“让人不禁替剧中人物去笑,去爱,去流泪,去盼亲人归来,这份情感直抵人心”。

《沉沉的厝里情》是“小白鹭”对故乡本土深情表达,全剧用舞蹈的形式将闽南文化、非遗、海洋文化等巧妙融入作品中,突出人文情怀,呈现出了极具特色的闽南人的生活方式、民间风俗和情怀大爱。“从音乐、道具到舞美、表演,我们竭力呈现原汁原味的闽南生活文化。”《沉沉的厝里情》的总导演靳苗苗介绍,舞剧中巷子里戴着斗笠穿梭的少女、榕树下和茶室里谈天说地的伙伴,这些都源自生活。

《沉沉的厝里情》不仅展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更承载着“小白鹭”几代人的艺术追求。时隔12年,该剧再度登上北京的舞台,迈入而立之年的“小白鹭”以更加纯熟的舞姿“讲述”着关于闽南乡土的感人故事。“这部舞剧从创排走到今天,都是用的本团培养出的孩子。”靳苗苗表示,希望通过本土演员演绎的本土故事,传递出一种质朴却坚韧的情感,让这份对舞蹈的执着感染更多年轻人。

《花儿与海》剧照 刘海栋摄

《花儿与海》:闽宁深情,情连山海

山海若比邻,闽宁一家亲,从1996年开始,福建与宁夏,4500多名援宁工作者,用智慧、心血和决心,向贫穷发起挑战,创造了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闽宁模式”。至今,福建对口支援宁夏已经走过28年,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涌现了一批值得颂扬和铭记的模范人物。舞剧《花儿与海》以闽宁协作为背景提炼,塑造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杨一琼,这一凝聚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美好品质的人物角色,通过舞蹈艺术特殊表述手法,传递出闽宁“山海情”感人故事,展现了援宁工作者众志成城、不畏艰辛、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张云峰说:“该剧聚焦闽宁山海协作的感人故事,以福建援宁支教科技人员为原型,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刻画最贴近人民生活的舞蹈人物形象,将闽宁协作的伟大精神与浓浓纯真的乡土情交融贯穿,充分地展现了舞蹈艺术多元融合的新发展以及新时代下现实题材作品的新活力。”

舞剧《花儿与海》用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生动,人物与艺术并存的故事。剧中既有闽南饮食文化、博饼民俗,又有宁夏西北风情,异域特色,可以说该剧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民族文化的视听盛宴。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评价道:“舞剧《花儿与海》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其提炼了宁夏与福建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与舞蹈素材以及民俗风情,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与艺术风貌。”

舞剧《花儿与海》导演郭勇滨表示,“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二十多年来,一批批援宁的干部接续奋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青春,甚至有的献出了生命。通过大家的这种齐心协力,如今西海固已经全面脱贫,如今闽宁协作仍在继续。这背后承载的是一群人至高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希望能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和讴歌这些值得被我们铭记的人和事,这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也是对他们的一份致敬。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一群人,我们需要这样的一种精神指引。‘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种信念感、这种精神和情怀是我们这部剧要传达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旋律悠扬的鼓浪屿之波,浅吟低唱的大海涛声;美酒飘香的贺兰山村,绿树掩映的黄土高原。山海情未了,新一代援宁的福建儿女正整装列队准备出征,继续传诵花儿与海的动人故事,不断谱写新时代的闽宁协作的华美乐章。

研讨会现场 顾晶辉摄

小白鹭:坚守初心,舞向未来

4月24日,“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作品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38年前,厦门经济特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创办了一个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这是中国第一个承载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使命的尝试,历经厦门2年、北京5年的精心培育,该班于1993年学成回厦,组建了“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30年来,“小白鹭”秉承北京舞蹈学院的优良传统,用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不懈努力,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界一粒璀璨明珠。此次晋京展演,即是展示厦门艺术之城的文化特色与实力,又是“小白鹭”“归巢”汇报,同时让厦门舞台艺术的创新探索接受更多专家和观众的检验。

与会专家表示,“小白鹭”创办至今在文化方向上始终坚守初心不变,没有迷失在流行文化盛行的浪潮当中,也没有在现代舞思潮席卷下改弦易辙,而是十分清醒地独立坚守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和底蕴,坚持中国民间舞蹈特色办团,坚守着中华文化立场,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据悉,“小白鹭”建团以来,共获奖300余项,其中2013年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优秀剧目奖、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作品金奖,现实题材舞蹈诗《厦门故事》舞段《春会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等多项大奖,先后50次代表国家、省市出访交流,8次赴我国台湾各地巡演,足迹遍布五大洲,荣获“厦门市十大城市名片”。

初心不改,一代代“小白鹭”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曾经的厦门试验班学员林乃桢说:“30年来,‘小白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民族文化基础和底蕴,深度挖掘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深度结合闽南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与时代精神主旋律,和当代审美结合起来,为时代而舞,倾心投入,用心创作,不断创排优秀的舞蹈作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厦门故事。”林乃桢表示,“中国舞蹈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要坚守深入人民的创作之根,传承传统文化之魂,打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舞蹈作品。”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