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发挥作用,为乡村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5-06 10:52: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我去年元月份反映了社区环境问题,现在社区有环卫工人,放置了垃圾桶,路灯也很亮,环境整洁干净。美好乡村建设,我们老百姓是受益者”,近日,《人民代表报》“人大制度70年全国行”采访调研首站走进滁州。调研组深入小溪河镇重点考察当地人大代表助力基层治理的相关举措,并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第四小组座谈会,会上,滁州市凤阳县燃灯社区群众朱伯仁高兴地说。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人大代表来自基层和各行各业,熟悉基层和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滁州市凤阳县人大常委会紧跟党委决策部署、紧贴群众美好生活、紧扣基层社会治理,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小溪河镇人大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人大代表联络(第四小组),充分激发代表活力,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当好服务群众的“热心人”,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在小溪河镇第四代表小组活动室,就接到一起反映村庄环境整治问题,如何让已整治的村庄长期保持清洁卫生。针对这一问题,该代表小组小组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反映的村庄进行走访调研,与群众促膝谈心,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广泛了解村民真实意愿、充分征集村民切身需求。通过调研交流,在潜移默化中破解了这一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的道路,形成“党建引领、先锋带动、亲情包保、共创美好”的治理模式,扭转过去干部忙的团团转、群众站在一边看的局面。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该村庄广大村民思想观念明显转变,逐渐养成“人居环境我参与”的好习惯。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村民们在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努力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提升”,持续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了农民群众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据了解,凤阳县小溪河镇在开展“人大代表助力社会治理”活动,把县乡代表划分到全镇29个网格中,构建了人民群众“遇事有人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办了有人督”的一站式闭环工作模式,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走访群众,倾听呼声,提出意见建议128条,积极为民发声,助力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大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

当好道德风尚的“好榜样”,开通民情“直通车”

“每月提一条建议,开始我觉得就是个虚的活动,结果去年的建议两个月就落地了,才知道提了真有用!我们这有个路口常常发生交通事故,我建议加装凸面镜,没想到很快就落地了。”市人大代表、安徽小溪河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姚睿说:“我们梅市到明光的公交车,班次时间衔接不上,中间差了一个小时,交通十分不便,通过人大代表协调调整了公交班次时间,问题两个月就得到解决!我发现我作为代表和群众交流、协调的时候,有时候比领导去沟通还方便,群众也更能接受。”

(《人民代表报》“人大制度70年全国行”采访调研首站走进滁州。调研组深入小溪河镇重点考察当地人大代表助力基层治理的相关举措,并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第四小组座谈会,听取当地人大代表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为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凤阳县小溪河镇人大主席团建立完善了代表活动、联系接待群众、视察调研、述职评议等制度,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在“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人大代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走访群众,倾听呼声,提出意见建议,积极为民发声,助力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基层稳定和谐。

凤阳县燃灯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人饮、滞洪、养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重点中型水库。近年来,由于受干旱少雨天气影响,燃灯水库实际蓄水量仅维持在900万方左右,给燃灯水库灌区农业成产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小溪河镇党委书记左宗德在内的10名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燃灯水库引调池河水源的议案”,他说道:“去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第一项就是燃灯水库建设问题。人大代表发挥研判作用,帮助百姓把建议收集、传达到代表小组,将事情分解、化解、推进。此外,我们还推进了亲情包保,请人大代表、党员、村干部、退休教师等群体来助力社会治理。”(张丽 张瑜 张冶 刘玉磊)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