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

发布时间:2024-05-08 10:56: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一百年来,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民族解放、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中展现了青春力量、青春风采、青年担当,留下了青春的印记。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对青年发出了新的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着眼于党的事业赓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新时代青年的培育目标。新时代的好青年须在实践中淬炼,“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连续21年派遣50多万大学生到中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其蕴含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志愿服务、投身西部艰苦地区、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与新时代好青年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特质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不仅对西部计划志愿者,而且对高校青年学生都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内涵

1.以朴实的“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青年的理想信念

到基层、到西部去墩墩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我,沉下身子、稳住步子、磨磨性子,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将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价值融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西部计划的主题口号简洁通俗,让青年的理想具象化、行动化,让充满朝气、敢闯敢试的青年将远大的理想在西部计划的实践中化为现实,在担当时代使命中彰显青春色彩。同时,理想信念也在西部计划的志愿服务实践中砥砺提升,更加坚定坚守。

2.以奉献为精髓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西部计划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弘扬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奉献是其精髓,青年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的内涵,彰显青年主动参与西部开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担当意识,这是理想坚定的可靠保证、力量源泉、不竭动力。

3.“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的国情社情教育培养青年扎根基层锻炼成才的吃苦耐劳精神

西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部地区现状的介绍,让大学生了解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困难,让他们知道新时代仍然需要能吃苦的精神、乐吃苦的品质、善吃苦的本领和敢吃苦的意志。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新时代青年面临的吃苦不再是物质上的艰苦环境,而是面对挫折、挑战、困难、差距时主动应战、斗争、担重,培养青年大学生勇于追梦的勇气和打不倒、压不弯的坚韧恒心和毅力。“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4.西部计划志愿者家国情怀感召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50余万名大学生到中西部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基层青年工作等,部分志愿者服务期满选择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他们放弃优渥的条件,远离家乡,摒弃摆烂、躺平,放下娇气、骄气,胸怀家国,撸起袖子在西部拼搏奋斗。很多高校都涌现出了志愿服务西部的典型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一代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鲜明特质”,他们心怀家国、无私奉献,他们艰苦奋斗的坚毅品质是青春最亮的色彩,是培育肯奋斗好青年的最好的教材。

二、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作用机理

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作用的发挥是青年学生主体认同、施教各部门协同和培育全链条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1.认同是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动力来源

作为志愿服务项目的西部计划,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是项目实施质量的关键,决定了西部计划的发展走向,更是西部计划发挥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作用的前提。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高校的组织实施、宣传让青年大学生对西部计划的政策、现状、价值、典型志愿者个体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新时代好青年的培育提供外部动力;青年大学生对西部计划情感上和思想上的认同为新时达好青年的培育提供内生动力,为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提供动力来源。

2.协同是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组织保障

西部计划是实践育人工程、就业促进工程、人才流动工程和助力扶贫工程,涉及校内外多机构部门。高校团委与地方项目办、志愿服务单位协同,做好政策衔接、协调沟通、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做好校内外接续育人;高校内团委与学院、宣传部门、就业部门、教务部门等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形成校内育人合力;高校与志愿者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做好家校协同。以高校为主导、西部计划项目为平台、志愿者为中心,校家社全员全方位深度协同,形成育人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好青年培育的保障。

3.共同是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目标导向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把握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校园文化宣传、毕业班专题教育、志愿者选拔培训、跟踪服务、返校宣讲等全过程。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将新时代好青年的培育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教育等相融合,实现一体化育人链条。

三、西部计划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实践路径

作为一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西部计划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实践育人的新载体,担负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1.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引领

思政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通过系统讲授,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教育资源讲深讲透,着重讲清“为什么是这样”,发挥理论的凝聚、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价值认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将西部大开发、志愿服务精神、西部计划项目等融入思政课程,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青春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融合,提高思想觉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创新思政理论课形式,到西部计划宣传、出征仪式现场进行教学,开展实践调研,在实践中把理论课讲活,提升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2.发挥二课主阵地作用,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精准实践育人首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说教思维,深入青年、了解青年,全面认识新时代青年的现实需求,追问他们最根本的认知和来源,找准真问题,避免用网络上的某些说法或个人片面的理解为青年贴标签。在了解青年学生的同时,深入挖掘西部计划的育人要素,通过“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教育培训、表彰欢送、跟踪服务打造西部计划贯穿式育人链条”,发挥党团优势组织吸引学生参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淬炼理想信念、磨练奋斗精神的机会,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团支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调研等。

3.发挥志愿服务主载体作用,提升青年主体意识

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等项目和《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让青年学生对志愿服务有全面认识,形成对志愿服务的助人和自助、自愿性的理性认知。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在扶老助残、关爱青少年、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挺膺担当的信念。高校志愿服务项目与专业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与党团建设结合,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服务中强化主体意识,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我中主动自觉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

4.发挥校园文化主平台作用,优化育人环境

将西部计划工作经验进行升华,在师生中形成口碑,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形成工作品牌,通过西部计划教育展厅、西部计划文化节、西部计划宣讲会、西部计划宣传片、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会等立体化全方位推广,打造独具特色的西部计划校园文化。设立西部计划专项课题,组织教师、辅导员开展研究,凝练工作经验,探索适合本校的育人模式,并通过案例研究、经验交流、理论提升进行推广。

高校肩负着新时代党赋予的使命,要充分发挥西部计划的育人优势,将其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聊城大学 张秀荣)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