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依靠着科学的力量,寻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众多海外科技人才回到祖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强烈的爱国精神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当代,以黄大年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沿袭着老一辈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精神,放弃海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从事国家急需的科技创新工作,这是杰出老一辈革命家的民族精神的当代体现。这些鲜活的事例与高校党课培训传递的爱国精神导向高度契合,丰富了爱国精神的内涵,具象了爱国精神的现实表现,促进了大学生感知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国、怎样才能真正的爱国。真正的爱国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与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度融合,让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上,以老一辈革命家精神为指引,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将自身的才智和所学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成就个人价值。具体来说,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回顾历史的兴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被青年一代所认同,对政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作为当代青年应当树立的理想信念之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信赖和信心是根本性的,要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回顾历史,老一辈的革命家们,都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鞠躬尽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我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建设者、受益者,我们的命运同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党源源不断地提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血液。
其次,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绝对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强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我们大学生在进行实践的时候应该要立足于中国现阶段国情,着眼时代发展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新境界。同时要以宽阔的视野了解和解决时代课题,对世界发展趋势有十足的把握和清醒的认知,自觉担当重任,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深入基层一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入贯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将理想信念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推动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发展相统一。我们还需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维护“两个确立”,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
再者,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作风,要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把个人利益融入到民族、人民的利益之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履行职责,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不辞辛劳,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帮助。在个人生活中,要尽量关注他人需求,乐于助人,发扬团结互助精神。此外,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关心人民的疾苦。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要紧密联系实际,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为人民谋福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还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开拓进取,在工作中寻求更有效、更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
最后,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原理和方法,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颖的观点。理想信念的塑造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由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一般认识可知,人的理想信念乃至信仰的最终确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经历知识、情感、意志等几个维度的不断升华,将头脑中的正确观念确立为坚信不疑并长期为之身体力行的思想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让老一辈革命家所凝聚的榜样的力量激励其树立科技创新的远大志向,一心想要将自己的抱负融入到未来国家事业的发展,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实践,将自己的学术追求努力向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家靠拢,增强自己的爱国爱党意识,坚定落实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的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激励大学生成为助推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一员,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作者: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美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