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天府新区: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05-24 14:35: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眉山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实体化运行以来的探索实践,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进入提质加速的关键期。

特色产业让乡村经济“红”起来,城镇能级提升让环境美起来,各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让乡村生活“热”起来……翻开眉山天府新区的乡村振兴答卷,一幅幅精彩的画卷让人振奋。

做强特色产业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樱桃采摘完毕,马上脆李又到了采摘季,我们象耳村的山地算是盘活了。”5月16日,新区锦江镇象耳村党总支书记彭良全看着山坡上的硕果累累,看到公交车直达村内,看到太白庐乡村度假民宿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他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曾经的象耳村地处丘陵,被村民自嘲为“山区”,粮食收成少,经济发展难,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很多村民被迫选择外出务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该村决定要因地制宜,盘活各种资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继而带动全村产业发展。

2018年,象耳村抓住集体股份制改革的契机,成立“象耳村集体资产股份制合作社”,依靠土地流转服务、经营集体果园、集体资产出租等方式增强“造血功能”,多方筹措资金,发展集体果园种植柑橘。2021年,柑橘园里迎来了首次大丰收,净赚30多万元,通过按比例分红的形式,反馈给了村民,拿到钱,村民们十分开心。

打造以樱桃、李子、冬桃为主的四季水果采摘园,在原太白小学闲置房屋及土地上新建度假民宿……象耳村走上“开挂”的特色产业路,不仅特色水果产业风生水起,农旅融合也有声有色,一幅美丽的乡村发展图越绘越精彩。

象耳村是新区立足发展特征、地域特色,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业则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城乡融合示范点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新区聚焦“人、地、钱”,提升城乡要素配置效率,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推进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鼓励引导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一系列助民增收举措让农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 让群众生活更舒适

宽阔的街道干净有序,热闹的商铺上演着人间“烟火气”;老人们拎着刚买的新鲜蔬菜水果,在小区长椅上歇气聊天;广场、绿地上,蹒跚学步的孩童在大人看护下打闹嬉戏;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上,跃动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影……这是新区青龙街道居民的和美日常。

场镇道路整齐划一,车辆摆放有序,充电设施依次排列;小区宽阔的绿地广场边,长椅、运动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一应俱全;居民们或三两围坐聊天,或锻炼身体,或沿着绿地遛娃……这是新区锦江镇毛家渡社区群众的惬意生活。

便捷的四好农村路穿村而过,山丘上果园芬芳,富有特色的彩绘农舍,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农家乐……新区高家镇金河村因毗邻成都三岔湖,打造了摄影、观光、休闲、采摘一体的周末旅游小环线,谱写了“李橘花香 幸福金河”。

全域推广“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和“一元钱”垃圾处理模式,深入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深化河湖管护“解放模式”……随着一条条务实的工作做法落地落实,新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正努力打造具有眉山韵味、新区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示范带,让“画里乡村”留住乡愁。

完善配套建设 让公共服务更优质

“我们每天下午都在这里下棋、吃晚饭,然后散步回家。”在新区视高街道钢铁片区邻里中心,今年70岁的居民李华龙正享受着他的快乐老年时光。

5元钱一荤一素一汤,6元两荤一素一汤,在助老餐厅,60岁以上的老人们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实惠。为方便老人,助老餐厅还开通了智能人脸识别系统,直接“刷脸”就能就餐。

占地900余平方米的邻里中心交通便捷,除了助老餐厅,还设置了托管中心、阅读空间、24小时暖心驿站、便民快剪、摄影、信息发布平台等10余项功能分区,是一处综合性、多功能、便利、温馨的公共服务空间。

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钢铁片区创新成立联合党委,主要承担片区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从方便居民办事着手,转换基层治理思路,打造了钢铁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将三个社区的业务集中到一起办公。居民可在这里一站式办理15个大项90余个小项业务,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新区高家镇金河村,村上利用曾经的村两委办公阵地,改造建设村民议事堂、农技服务中心、标准化村级卫生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不断回应群众需求,完善村里配套设施。利用这些场地,村里不断开展坝坝舞、坝坝电影、助老义演、安全巡查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新区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快建设重点民生项目,引导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完善便民服务配套,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生活品质差距,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赵会)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