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新时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学术会议在广西桂林举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处长、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黄品良;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树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主任汤文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程蕾等出席本次论坛。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原善本部主任沈津,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程焕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仕忠,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公共服务部主任杨丽瑄,昆山杜克大学图书馆馆长徐鸿,德国藏书家学会会员杨天德,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刘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何朝晖,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龙向洋,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秘书长林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副馆长曹旻等应邀参加本次论坛。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台湾东吴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等海内外高校,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桂海碑林博物馆、思绥草堂、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昆山杜克大学图书馆等海内外收藏机构,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德国藏书家学会等海内外研究机构,以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华读书报等出版传媒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共设四个环节,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专题发言、闭幕式。
程蕾主持开幕式。洪飞/摄
开幕式由程蕾主持,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古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安排,为做好新时代的古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科学路径,描绘了广阔前景,构筑了良好平台,也为我们加强与海内外古籍存藏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对海内外古籍文献收藏机构所藏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汤文辉致辞。洪飞/摄
汤文辉在致辞中回顾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四十年来在珍稀文献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出版成就,并表达了通过此次论坛深化出版界与学术界交流合作的决心。他强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继续以优质的学术出版作为文化传承和学术繁荣的桥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宋树祥致辞。洪飞/摄
宋树祥在致辞中指出,广西师范大学拥有九十二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将古籍文献的保护、整理与研究作为重要任务。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汇聚海内外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共同推动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
黄品良致辞。洪飞/摄
黄品良在致辞中强调了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新时代古籍工作中的规划和部署。他呼吁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推动古籍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主旨发言环节,各位专家围绕古籍保护的新探索、中华古籍智慧化发展、俗文学文献的编目整理和德国古籍的收藏与保护等议题作了指导性发言。
张志清作主旨发言。洪飞/摄
张志清详细介绍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古籍普查工作、改善古籍收藏单位库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对建设“古籍保护与文献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愿景。同时,他还对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建设表达了殷切期望,认为这将是推动古籍活化、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程焕文作主旨发言。洪飞/摄
程焕文在论坛上提出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路径。他强调,利用现代科技,建设国家层面的古籍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与国家的古籍版本馆,实现古籍工作的大一统,对于整合全国古籍资源、打破图书馆间的信息孤岛具有重要意义。
《沈津书话》新书发布仪式。洪飞/摄
在《沈津文集•沈津书话》的新书发布仪式上,汤文辉邀请沈津、张志清和程焕文共同为新书揭幕。沈津在致辞中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回顾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紧密合作。沈津先生的发言,不仅是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双方合作历史的回顾和对双方未来合作的展望。
黄仕忠作主旨发言 洪飞/摄
黄仕忠在论坛上围绕“俗文学文献的编目整理”进行了主旨发言。他对俗文学文献的分类、历史跨度、文本特色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详细介绍了日藏中国戏曲文献、子弟书等不同类型的俗文学文献的整理、编目与著录工作,为俗文学文献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杨天德作主旨发言 洪飞/摄
杨天德对德国古籍的定义、地理分布、主要类别和现状进行了介绍。他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在德的涉华古籍遭受了损毁与破坏,未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许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近代德国涉华古籍,也因为语言隔阂等原因而未被充分利用。杨天德先生强调,尽管近年来中德两国在古籍的研究与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加大力度,对在德国的汉文古籍进行更为系统和深入的保护和整理。
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李丹作小组总结。洪飞/摄
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刘蔷作小组总结。洪飞/摄
闭幕式上,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李丹、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刘蔷分别对分会场一和分会场二的专题发言进行了总结。总结指出,在专题发言环节,专家学者们从专业角度和研究思路出发,分享和讨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见解。这些专题发言涵盖古籍整理、古籍版本调查研究、海内外馆藏机构特色资源整理出版经验介绍、古籍的刊刻与传播及古籍流传史、民间收藏、古籍保护、数字人文、古籍鉴定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古籍研究领域的丰富内涵和多元视角,体现了专家学者们对古籍研究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为推进海内外中文古籍资料的搜集、研究、整理及出版工作在未来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汤文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的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思考,也有细致入微的考证研究,通过报告、评议与总结,不断积累知识、激发思考、促进交流、彼此鼓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努力,为来自科研机构、收藏机构、出版单位等社会各界的古籍工作者搭建交流与互动的桥梁,汇聚多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海内外古籍文献的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各项工作取得更多成果与进展。
同时,汤文辉特别感谢沈津先生三十多年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全方位支持,沈先生不仅以学者的远见卓识帮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确立了珍稀文献出版的方向,还在海内外古籍文献、和刻汉籍、韩刻汉籍、公私收藏、民间文书等领域帮助出版社整合资源、拓展出版领域;沈先生既是文献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又通过指导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古籍文献出版,在出版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真正贯彻了“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的理念。
书话·大家谈——《沈津书话》新书分享会现场。姚小燕/摄
此次论坛,不仅举办了《沈津文集•沈津书话》的新书发布仪式,还开展了“书话·大家谈——《沈津书话》新书分享会”活动。此次活动由《沈津书话》编者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祝童博士主持,分享嘉宾有《沈津书话》的作者沈津、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汤文辉。汤文辉总编辑高度评价沈津先生工作,强调其对“文献”精神的贡献。姚伯岳教授分享了与沈津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共事的经历,赞誉其学术成就。沈津先生回顾总结自己在上海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从事古籍工作的经历,揭示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珍贵、特色古籍文献与红色文献,并透露后续著作计划。分享会现场互动热烈,多位学者向沈先生提问并表达敬意。最后,沈津先生为参会读者签名留念。
会议合影。潘新安/摄
第四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新时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学术会议的举办,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为科研机构、馆藏机构和出版单位之间打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展示了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和智慧碰撞,必将推动古籍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新时代古籍工作向更高水准及创新前沿迈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朱虹 金霖林 李亚静 李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