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工程竣工验收

发布时间:2024-06-07 13:55: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中交四航局承建的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工程近日通过竣工验收。放眼望去,博贺新港区万顷碧波上,一条4384米长“公用管廊栈桥”犹如长龙倚堤而来,架连10万吨级油品码头,自北向南横卧出海。该项目顺利竣工验收,标志着茂名港集团建设海上能源新通道、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亦助力茂名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与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水域公用管廊施工完成。(受访者供图)

该“公用管廊栈桥”水域段公用管廊采用钢管桩梁板结构,陆域段公用管廊采用灌注桩梁板结构,油品码头由1个工作平台、2个靠船墩和6个系缆墩组成。“这个项目建成后,对稳定粤西及周边地区能源市场,提高我国能源储备能力,推动港口物流的进一步疏通,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茂名港集团油品码头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项目经理梁祖钊介绍。

水下打“钢针” 穿透13米抛石层稳扎深蓝

项目建设的4384米公用管廊栈桥包含水域和陆域两部分共869根桩基施工,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下,不同的桩基设计要求,给项目建设团队带来了极大挑战。针对水域部分嵌岩组合灌注桩,中交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经再三比选,采用了回旋钻机成孔,气体反循环法排渣,一根桩2到3天便能成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针对陆域公用管廊嵌岩灌注桩穿越原有防波堤内坡抛石层5到13米厚度的实际情况,中交四航局茂名项目部总工程师张成表示,项目建设团队集思广益采用回填筑岛形成施工平台解决开孔难、偏位大的问题,采用多层护筒跟进、水泥和黄泥造浆静置护壁解决穿越抛石层严重漏浆问题,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工效,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全景。(受访者供图)

“现浇+预制” 跑出4384米长海上管廊加速度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公用管廊全长4384米,建成后将为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13个液体化工品泊位提供服务,是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油品码头工程的关键衔接点。

中交四航局通过成立技术攻坚小组,开展技术研讨活动,结合实际设计出现浇管架可提升式施工平台,不需要反复装拆搭设脚手架即可逐层浇筑至顶层,较原工法更加精简安全。同时,该局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了“预制+安装”装配式管架实施方案。“采用预制+安装方案,一天安装8-10榀管架,比原方案施工的速度提升了2倍!”张成说。管架采用搭设脚手架现浇、可提升平台现浇、“预制+安装”装配式三种方案齐头并进施工,提前15天完成管架施工任务。

“智慧|眼”排隐患 织密平安工地防护网

该油品码头工程施工涉及交叉作业,尤其是进入赶工期,箱梁预制安装、陆域灌注桩、陆域管架、水域下横梁、沉箱安装等多个分项施工热火朝天,项目安全管理压力空前加大。对此,中交四航局茂名项目党支部书记王景积极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治理机制,着力于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牵头研发了微信小程序“智慧|眼”。

项目参建人员实行全员注册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划分,现场发现隐患后,拍照一键上传,小程序自动生成整改通知单并完成通知单的下发,责任人按指令整改完毕后上传整改结果,安全环保部作隐患整改监督核查后完成闭环。据悉,自开工以来,中交四航局茂名项目部连续三年被评为茂名市交通运输局平安工地单位,相关安全管理经验被当地作为示范交流推广。 (吴丽虹 钟霞宇)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