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载国际培训 25000位国际学员“跨国传承”丨四川青神竹编传承者:“编织”跨越山海的国际友谊

发布时间:2024-06-12 13:55: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2001年10月15日,当26个国家的56名学员来到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竹编大师陈云华的竹编课堂上时,他用了3天时间,认认真真地将竹编技术,传授给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

从2001年上溯的20余年时间里,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领青神的农民群众,靠着竹编技艺,“编织”出了自己的楼房、小汽车。

2001年往后22年,他和青神竹编人一起,编织出跨越山海,誉满全球的国际友谊。

22年,可以让一个人从幼年到壮年。22年,也可以让一项事业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

从2001年至今的22年多的时间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的传承人们,通过走出国门援外授课、安排学员来青学习、线上培训等方式,培训国际学员25000余人,26个国家留下青神竹编大师播下的技艺种子,来自58个国家的学员在青神获得了竹编技艺的提升。

“出海”的青神竹编传承人

青神被誉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竹编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以精、巧、奇、绝闻名于世,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青神人已开发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竹编家具、仿真竹编等25类3000多种竹产品。

不少国家盛产竹,但是竹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借力“一带一路”,青神竹编传承人带着竹子栽培技术、竹编技艺技能走出国门。语言不通,就靠翻译加演示,从使用工具到编织手法一一传授。

自2001年10月的培训后,陈云华等竹编大师在国际竹藤组织等机构的安排下,先后前往26个国家进行竹编培训。

“从2005年开始,我每年大半时间到国外培训,这样的工作强度,一直持续到2016年。”陈云华说。当时已经花甲之年的他,在人类减贫事业上高强度战斗了十余年。

这样的工作强度现在有了更多的后继者。

“我正在这里进行为期2年的竹编培训。”青神竹编传承人陈嵩通过电话介绍道。他正在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为那里的学员传授青神竹编技艺。

近年来,除了传承人“出海”培训,青神县不断深化与国外竹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已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建立非遗传习所61个、国外竹艺培训点17个,培训了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人,让竹编成为全球竹产区人民的致富之源。

“将来,我们还会继续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青神竹编传得更广。”陈云华说。

“入乡”的国际学员

近日,由国际竹藤中心承办的“中非竹藤编技术培训班”在青神县中国竹艺城竹编培训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非共和国的学员们正式开启竹编技术学习之旅。

4月22日,在中国竹艺城,中非学员们正认真地学习青神竹编制作。在培训老师们的指导下,他们编织着带有熊猫图案的竹编工艺品,感受青神竹编技艺的精妙与传承。

“我们通过中非与中国的合作了解到了此次培训班,中国驻中非大使馆也向各个政府部门发了邀请信,中国政府以及负责培训班的国际竹藤中心和青神县在此次培训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保障,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到此次培训中。”中非共和国农业部处长、培训班中非共和国代表团团长Elisabeth KOMA-TARA说道。

此次培训班为期21天,来自中非共和国总统府、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中小企业部、能源部、经济计划部和非政府组织的19名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学员们将通过课堂学习、现场实操、研讨交流、文化体验和参观考察等方式,对青神竹编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和学习。

“我们也惊喜地发现竹子是如此宝贵的财富,回到中非之后,我们会继续推广竹编技术,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谋生方式,也会大力推广竹文化。”中非共和国农业部处长、培训班中非共和国代表团团长Elisabeth KOMA-TARA说道。

“10月份,还有来自圭亚那的国际学员来到青神学习竹编。每年2-3批国际学员的到来,已经成为常态。”青神县中国竹艺城竹编培训基地相关负责人说道。

22年以来,来自58个国家的5000名学员在青神学习竹编,“跨国传承”中国非遗。

得了“真经”有了“造化”

在众多学习者中,很多学员已经开辟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今年1月20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第六期节目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和他远在厄瓜多尔的学生奥尔梅多·德尔·佩索·安春迪亚在节目现场重逢。

陈云华的异国弟子,为全场观众展示了厄瓜多尔“豪放”而有趣的竹藤产品——竹制音响、竹制滑步车、粗壮结实的竹椅,以及受中国竹编教学影响而制作的当地特色服饰人偶、竹篮等。

节目现场,厄瓜多尔安第斯乐器乐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竹乐团还一同为大家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艺术碰撞,《竹石》的音符从两国的竹乐器中倾泻而出,配合空灵活泼的歌声,令人仿佛置身在竹林之中,共赴中厄两国的和美之约。

在埃塞俄比亚,曾经到青神学习竹编技艺的学员黑格尔,第二年便在当地建起展示中国竹编产品的展示厅,还建立了销售自产竹编产品的销售点。几年后,他带着竹编事业前往美国,将青神竹编进一步“发扬光大”。

同样是在埃塞俄比亚,国际学员阿里已经一边经营自己的竹编工坊,做竹生活用品,还在当地开展竹编培训,将致富之路与他人共享。

从长期驻外培训到线上教学

时代在变,培训的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如今,青神竹编传承人也在通过线上教学,让更多求知若渴的国际学员能够足不出户,取得“真经”。

2020—2022年,受限于当时的情况,青神竹编传承人们和国际学员们云端相聚。

在一次远程培训中,竹编大师陈云华与来自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缅甸等4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近百名学员“云端”相聚,开启与青神竹编“亲密接触”的线上学习之旅。

当天,学员们不仅“云”游了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中国竹编第一村——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还参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的直播互动教学,线上交流学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感受了青神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深了对中国竹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经验、技术、模式的了解,拉近了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少学员表示,通过线上学习,他们了解到了竹编艺术的魅力,非常愿意来学习竹编艺术品的编织方法。

就这样,线上培训的方式一直延续下来。“我们每年都会进行线上教学。我的教学方法也根据线上教学的实际进行改变。细细备课、多次重复、慢慢示范,这是我在一次次培训中收获的成功经验。”陈云华说。

“去年,一束几内亚竹藤编织技术培训班的学员制作的竹编仿真玫瑰,成为我在那年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礼物。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辜负这跨越山海的友谊,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对于未来,陈云华依旧信心满满。这场22年的跨国友谊,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古良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