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国情>

北方多地遭遇高温来袭!专家教你这样预防中暑

2024-06-14 16:44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连日来,北方多地遭遇高温天气。天津多地打破了1961年以来6月中旬最高气温极值。天津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尉英华表示,受暖气团影响,天津出现了此次明显高温天气,预计13日夜间将得到短暂缓解,但17日高温还会卷土重来。

连日高温,如何预防中暑?公众对中暑有哪些认识误区?中暑之后怎么办?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医学专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柴艳芬介绍,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湿热环境中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发生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一种疾病。“当中暑发展为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时,就会发展成为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摄氏度以上,热射病死亡率高。”她说。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闭门不出,也需做好防暑措施。”天津市北辰医院综合急症科主任任思思提醒,虽然不出门可以避免太阳暴晒,但若是室内空气流通不佳或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仍可能因热量积聚而引发中暑。特别是体质较弱的群体,在夏季长时间待在环境闷热且不通风的室内,较容易发生中暑。

另一个认知误区是“出现中暑症状后,要马上进入空调房降温”。柴艳芬解释说,人体主要靠皮肤完成散热,如果中暑后立即进入空气不流通且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会引发全身皮肤毛孔剧烈收缩,阻碍毛孔正常排汗散热,反而会加重病情。不恰当的降温方式同样值得警惕,吃冷饮并不是预防中暑的好办法。“高温天里应多喝水和补充电解质,高糖饮料或酒精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体液,因此在高温炎热天气不宜大量饮用含糖碳酸饮料,也不适宜快速饮用大量冰镇饮料。”任思思说。

  6月13日,在位于天津的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华北分公司一项目工地,项目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人休息区发放酸梅汤。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专家指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建筑工人、交警等在户外进行长时间作业的人群,老年人群体、慢性病病人以及儿童和孕妇等需要格外注意防暑。这些人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避免暴晒,注意补水、补充盐分与矿物质,饮食方面需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营养、注意劳逸结合。

任思思表示,出现中暑症状时,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若有体温升高等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如使用凉毛巾冰敷、同时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但要注意不要急于大量补充水分,以免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出现中暑症状经处置长时间无法缓解时,需及时就医。”她说。

【责任编辑:蔚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