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青神:高台镇诸葛村“长者食堂”秉持公心、奉献、文明照亮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新路

发布时间:2024-06-20 15:48: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近日,《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探索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新路径 村建“长者食堂”破解“老龄村”治理难题》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全国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助老食堂”“打了个样”。

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位于岷江东岸,辖区面积3.7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共2788人。以水稻、药材、蔬菜等粮经复合产业为主导,土地流转率99%,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近年来,诸葛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全村常住人口约16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80人,占比42.5%,乡村老龄化严重。

为积极应对并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谁来治理、怎么治理”的问题,诸葛村聚焦农村老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依托闲置村级阵地,深挖专业乡厨资源、志愿队伍资源和社会慈善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长者食堂”,探索出“党建引领、政社合作、以老养老”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乡村善治新格局,为“老龄村”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自2021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三年一千多天,不管风吹日晒落雨打雷,每日午餐与晚餐,“长者食堂”从未误过老人一餐,诸葛村“长者食堂”,用“暖心饭”与“暖心话”,暖到群众心里面。

“长效助老”靠的是“公心”

这些年,各地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助老食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如何让“助老食堂”“长效助老”?诸葛村“长者食堂”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长者食堂”还没有开起来,出于“公心”,诸葛村就已经开了无数次干部群众参与的“坝坝会”。一场场交心会,让干部群众共同确定了食堂运营的发展方向——

低偿服务普惠老年群体。制定低偿助餐服务收费标准,本村老人午餐与晚餐均按照6元/餐/人收费,按照“一荤一素一汤”标准供应;

创新“公建民营”模式,通过群众公推公选,将新建的“长者食堂”及附属设施整体承租给业主,政府无需向“长者食堂”补贴输血,村集体每年还可获得1.2万元的租金收入;

“长者食堂”承包业主在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市场化承接村民红白喜事宴席、农忙季节合作社盒饭定制、日常用餐等服务。

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几个月的集思广益,2021年6月,食堂如期开张。到2023年12月,“长者食堂”日均接待老人60余人次,累计服务老人5万余人次。食堂年盈利20余万元,弥补低偿助餐运营成本,保证了“长者食堂”可持续经营。

“长者食堂”与村委会同在一个院子,食堂餐桌离村干部的办公桌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但是,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村干部到“长者食堂”“蹭”过老人们的6元餐,正常上班时间,所有村干部到饭点都自己回家吃饭。

村“两委”干部没有在“长者食堂”吃过一次免费餐,但是,老人们吃得怎样始终记挂在村“两委”干部的心里面。

“老人们对于味道和服务的新要求,不仅会反馈给食堂经营者,也会反馈给我们村干部,每一次改进,都是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诸葛村党总支书记马学兵说。

2021年6月正式营业以来,“长者食堂”根据老人的需求不断改进菜品,有荤有素,搭配合理健康。

“我们选蔬菜都会选应季蔬菜,菜也会切得细一点、煮得软一点,这样老人们吃起来更方便。我们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帮他们做菜,采用低油、低糖、低盐的制作方法,让他们吃得开心、吃得放心,保证老年人舌尖上的健康。”食堂工作人员说道。

“如果有不合胃口的地方,我头天给他们说,他们第二天送过来的饭菜就按照我的要求改变了做法。”兰桂香老人说,平日里她腿脚不便,全靠“长者食堂”上门送餐。

守住“6元底线”靠的是“奉献”

“一荤一素一汤”、又要做餐又要送餐,6元/餐/人的收费如何经得起考验?这就不得不提到诸葛村志愿者的奉献。

除了老人们到食堂来进行堂食,对于30余名独居、残疾老人,“长者食堂”采取送餐上门服务,任务落在志愿者杨永东身上。杨永东是一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年来,他为老人们送餐2万多次。

“我每天坚持给诸葛村老人送餐,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不但解决了老人的需求,还能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遇到突发情况还能及时处置。”杨永东说:“有一对老两口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天我去老两口家送饭,老太太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她说老先生睡着了不起来。最后,我觉察不对劲,于是进屋查看,发现老先生已经走了。”

据了解,“长者食堂”正式运营这三年里,志愿者在送餐过程中,先后发现三位老人在家中病故,从而及时处置,并联系其在外工作的家人。“长者食堂”启动至今,志愿者先后12次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救助突发疾病的老人。

如今,这支从送餐服务发展起来的志愿者队伍人数已经扩大到13人,业务也扩大了——

开展巡访帮扶服务。制定志愿者巡访服务事项清单,划定老人巡访分片区域,重点为独居、行动不便、高龄、残障的老人提供助洁、助农、助餐、庭院收整、心理关怀等上门服务。

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在送餐车上加装喇叭,将惠民政策送到家家户户。重点围绕健康科普、移风易俗、预防打击养老诈骗等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截至目前,诸葛村未发生一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诈骗案件。

有了志愿者们的倾情加入,老人们能得到的服务已经远远超过一份实惠的“6元餐”。

“为了让我们省钱、安心在外打工,老人们有突发疾病都瞒着我们,自己硬扛,现在有了志愿者们每天中午和晚上送来的‘暖心饭’和‘暖心话’,我们心能安。这样风吹雨打都不变的服务,我们每月花费上千都未必有人肯干。”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说道。

越来越热闹靠的是“文明”

老人吃饭的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生活便成为“长者食堂”助老的下一个目标。三年间,“长者食堂”成为诸葛村综合服务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

“村规民约”促新风。“长者食堂”日常承接村民红白喜事宴席,与村委会、红白理事会协商,制定办席标准,约定红白喜事餐标、天数和桌数等,树立起文明节俭新风尚,杜绝了攀比、铺张浪费。每月开展“农民夜校”活动,每季度评选“最美庭院”“最美之星”,通过典型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好风气。

“节日村宴”聚人心。对于秉持传统观念的农村老人来说,各种“节”十分重要。对于一些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是没有子女的老人来说,“节”过得好不好,关系到老年人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状态。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和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由村“两委”主办,“长者食堂”承办,免费为村里老人举办节日坝坝宴,引导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百家活动”旺人气。“长者食堂”的志愿者们深挖农耕文化,成立东坡诗社高台分社,挖掘保护乡土文化和乡土故事,创作《诸葛村赋》等文艺作品,广受传唱。鼓励引导村民因趣缘、业缘等成立多种群众性自治“微组织”,组建广场舞队、文艺演出队,定期举办丰收节、山货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不断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年时间,如同一日。

回忆“长者食堂”开始运营的日子,马学兵感觉仿佛就在昨天。她说:“‘长者食堂’刚开起来,让老人们免费吃五天,味道让老人们品评后改进,饭菜一天比一天更合胃口,老人们吃得越来越开心。这三年,我们村上干部每时每刻都在继续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发展‘长者食堂’,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古良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