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再聚 首共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06-24 10:43: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6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深入推进战略合作目标,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望京校区举办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此次论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主题,采取“1个主论坛+6个分论坛”形式进行。期间,邀请来自教育部、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名校长进行交流发言,深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论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回应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呼唤

主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校长沙龙两个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做学术报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着力探索和回答的一个战略性主题。冯洪荣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北京探索》报告中指出,要创新推动,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使得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面向全体、兴趣导向、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灵活弹性、就近就便、各得其所。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在《立足高原 塑造高峰 多元发展——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报告中指出,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与任务是人的培养。构建一个普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出彩的机会,实现高素质接班人的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两手抓、两手硬。

在校长沙龙环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人民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4位校长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

当天,分论坛分别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优化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创新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社会协同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智赋能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6个主题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提供有益的智慧引领与路径探索,为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首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朝阳区已建成21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朝阳区现有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高中500余所,在校学生达34.2万余人,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区内国际学校35所,国际学生和外籍教师规模均居全市首位。3所职业高中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扩优提质 “宜学”朝阳版图再刷新

马嘉宾在主题报告中提到,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要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坚持面向全体,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遵循因材施教,为具备拔尖创新潜能的孩子打下坚实基础。

朝阳区坚持“内扩外引”“筑巢引凤”,撬动区域教育格局,扩大优质资源供给,通过优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和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建设一校、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聚集和学校规模扩充,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由朝阳区和北京化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等五所高校联合共建的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将于2024年9月正式开学。全市首个科学高中——北京科学高中正式获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朝阳学校也宣布落地。正在加速建设的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将于2025年9月正式交付,届时可提供3390个学位。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朝阳港校区)也相继开工建设……

同时,知名高校持续深化与朝阳区的合作。2024年3月,清华大学与朝阳区的6所中学达成合作意向,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中学三所朝阳区学校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与五所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共建北京中学科技分校,与中国传媒大学深化合作探索建设传媒特色高中……逐步形成大中小学融汇互通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大学和中、小学人才培养的有序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首家分院在朝阳成立,从数学、科技、艺术、体育四个领域遴选最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朝阳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分别有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中学、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陈经纶中学、朝阳外国语学校等,让每个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都能有发光发亮的机会。

因材施教 让“朝阳娃”各个都出彩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首席顾问祝智庭在《融创教育:设计驱动的新质人才培养路径》报告中提到,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北京朝阳,坚持办温暖、负责任、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发现拔尖创新人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朝阳方案。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国女排原总教练郎平的母校陈经纶中学开设排球课程,遴选各学段优秀学生成立“郎平班”,打造“科体艺”特色品牌,让人才“长”出来;朝阳区实验小学师生荣获40余项国家专利;呼家楼中心小学牵头发起PDC教育联盟,项目群育人系统,激发学生潜力……

在朝阳开放包容的区域环境熏陶下,见识广、视野开、不怵场,阳光向上、成绩优良逐渐成为“朝阳娃”的标配。“朝阳娃”在各类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获奖数量和比例均位居全市前列,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始终保持中心城区第一的位置。

师者匠心 打造朝阳杏坛“梦之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组长、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李方在《大国良师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密码与动力》报告中提到,建成教育强国,大国良师既是核心资源、第一动力,又是教育强国的应有内涵、重要标志与有机整体;既承担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重任,又经历自我更新、提质创新的考验;既发挥基础性、全局性支撑作用,也将在优先发展战略中涵育成长、淬炼升华。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朝阳区持续以开放的环境、积极的政策为教育家提供蓬勃生长的“土壤”和“养分”,让优秀的老师更优秀、优秀的校长更出彩,着力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和“专家型老师”。目前,朝阳区拥有北京市特级教师285人,正高级教师218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全区专任教师近六成,高层次教育人才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持续20年深入开展五轮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教育人才矩阵不断扩容。形成了成熟的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体系,让骨干教师人才在教育系统中流动起来并“各得其所”,促进师资配置均衡。2024年朝阳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年,通过铸魂、赋能、深耕、领航、温暖五大行动20项举措,推动区域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育人能力、综合素养的整体跃迁,持续服务朝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