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4-06-25 09:28: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想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响应“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我们在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去年,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我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在同一片土地上,跨越千年之后,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从刚刚破土的嫩芽长成了如今的参天大树。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优秀的时代精神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依据。

那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呢?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秉持开放包容,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西域世界神秘的面纱在我们面前揭开,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成为我们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唐代玄奘西行天竺,两个古老的文明交会,为彼此带来了新的文化养料;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给海外诸国递上了我们的名片,更多新鲜的文化乘着大船来到华夏大地。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一次次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来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传入近代中国,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只有坚持包容互鉴,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才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守正创新是必然要求,也是重要方法论。

守正,我们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想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守正是一切建设的根基。

创新,我们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山东省的“山东文脉”工程立足禀赋的文化资源,启动编纂大型文献《齐鲁文库》。《齐鲁文库》的编纂工程浩大,成书规模约13亿字,4000多册,目前已编纂出版首批成果170册。同步建设的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让古老的书简不再沉重,古籍变得能更好地为我们现代人所用。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衔接在一起。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我们将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山东省威海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草庙子小学 宋佳濛)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