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8 15:57: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部署,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难以完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亟需在课程中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以增强课程的思想深度和育人效果。同时,新时代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因此,探索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实践,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课程的思想深度

在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提升课程思想深度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关键举措。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不仅需要满足学生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的基本需求,更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体育课程,能够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可以在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上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教授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通过比赛和团队合作的实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授武术、跆拳道等项目时,讲解中华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在体育课程中融入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通过讲述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身体、坚持锻炼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例如,在长跑训练中,可以介绍红军长征的故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长跑的艰辛过程中,感受革命前辈的不屈意志和坚定信念,增强他们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此外,可以将思政教育与体育赛事活动相结合,发挥体育赛事的教育功能。组织红色主题体育活动,如“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纪念抗战胜利”篮球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想深度。例如,开展校内外的红色体育旅游活动,参观革命遗址,了解革命历史,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体育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还需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践活动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实践紧密结合。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体育赛事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际行动中领会思政教育的内涵。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体育课堂中设置模拟场景,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如模拟奥运会比赛、抗战时期的体育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文化和精神内涵,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体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体育活动、校内外体育赛事等,使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团队合作、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增强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

构建师资队伍,强化教师的思政素养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研讨会和观摩教学等活动,提高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培训内容应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等方面,使教师能够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入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研讨会、观摩教学等形式,提高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体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设计富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教学案例和活动,通过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开展体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研究,分享经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建立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性

为了确保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应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情况以及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等方面的评估。首先,应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包括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情况以及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通过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课堂表现评估外,可以引入学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获取多方面的反馈。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思政教育的接受度;通过课堂观察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表现。再次,定期进行评价反馈。学校应定期汇总和分析评价结果,并将反馈意见及时传达给教师。对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思政教育的持续优化。同时,学校应建立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确保评价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除此之外,作为高校还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教师积极投入到思政教育中。同时,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基金,资助教师开展与体育思政教育相关的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创新。

总之,在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提升课程思想深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融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自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宋盛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