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新质生产力领航现代智慧农业好“丰”光

发布时间:2024-07-01 12:31: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科技是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发展路径,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坚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农田当画布秧苗为画笔 “天府粮仓”稻田画开辟农旅融合新路径

即将进入7月盛夏时节,走进岷江园区,随处可见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连片的水稻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纵横发达的灌溉渠系,引来流水潺潺。

在园区“天府粮仓”永丰片区观光大道旁,一轮明月挂在“天府粮仓”沃土之上,苏东坡先生正坐在丰收的稻穗里悠然地眺望家乡美景,此情此景正如稻画所写皆是和美乡村的美丽风光。清风拂过,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我们用三个水稻品种,通过精心设计,勾勒出‘主角’东坡先生,坐在丰收的稻穗下,身边是千重稻浪的丰收大地,先生正悠然地眺望家乡、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的景象,以情以景勾勒出‘丰收’的主题。”岷江园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徐建表示。

何为新质生产力?岷江园区通过采用不同品种水稻栽插,形成不同的稻穗颜色,随着水稻的生长,预先规划的图形和文字完美显现。这既是园区现代农业的新尝试,又通过借力彩色稻田宣传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摆脱气候与土壤 智慧农业赋能番茄种植

这段时间,在岷江园区的凯盛浩丰眉山(西南)智慧农业园,因为智慧玻璃温室的加持,这里的番茄生产完全摆脱了气候和土壤的影响。“我们每天番茄的采摘量在16吨左右,112.8亩的番茄,年采摘量在3200吨左右,年产值约2900万。”智慧农业园技术负责人潘聪表示。

何为新质生产力?智慧农业园全套引进荷兰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生产设施,按4A级景区标准规划,打造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观光示范园。园区里的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实施远程监管控制,可自动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

也正因为水肥、光照和温度的精准控制,园内番茄产量和传统种植相比,提高了五到六倍。除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该项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把传统农民和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相结合,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加深传统农业和信息技术结合,造就一批有知识、有经验、有激情的农业人才队伍,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稻浪金黄鱼虾肥 一田三收钱包鼓

每年盛夏来临,伴随着金黄的稻穗颗粒归仓,岷江园区“出品”的稻鱼、稻虾、稻鸭也吸引无数的市民争相购买。除了大力推广“稻菜”“稻药”粮经复合轮作模式,岷江园区还积极引导广大种粮户,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更多的生态绿色高效水稻模式,在稻田里养虾、养鱼、养鸭……

何为新质生产力?据介绍,“稻鸭鱼”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简单实用,且鸭、鱼、稻兼得的生态农业模式。鸭子和鱼能为水稻治虫、除螺、增肥、活水、除草,利用稻鸭鱼共生的环境产出的稻谷颗粒饱满,养出的鱼、鸭绿色生态、肉质好,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是自然生态下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新模式。

同时,岷江园区引导种粮户采用环沟模式与平养模式相结合,通过数字农业系统和绿色防控措施,出品“两无化”(即在种植过程中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色防控等措施,不施用化学肥料、不打化学农药)生态高品质稻虾米和成品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稻鸭鱼”每亩田可以增加约500元的收入;“稻虾”田每亩综合效益达到了8000元以上……传承种粮初心,岷江园区支持和引导更多农户能种粮、种好粮,为他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作出应有的贡献。

外塑形象推动东坡稻米不断向品牌化发展

“隆重宣布:命名水稻品种‘裕55优16’为‘东坡稻1号’并进行推广!”在2023年的“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现场,东坡人培育的首款稻种也迎来了正式发布,实现了“东坡人育东坡稻,东坡田产东坡米”的美好愿景。

据培育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退休副教授何清海介绍,该水稻品种从培育到推广种植历时10余年,目前在东坡区种植面积已达10000余亩,平均亩产680公斤左右。

另一边,宏远盖丽广场外,米粒晶莹,米饭飘香。在园区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五位种粮大户与宏远上铖签订了采购协议,种粮大户独立注册商标的“东坡大米”,正式上架宏远上铖盖丽店。

“农业要强,品牌必须强。我们举办东坡大米现场推荐会,就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东坡大米品牌,进一步提升东坡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岷江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牟万洪表示。

新质生产高质发展聚焦“天府粮仓”永丰片区建设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永丰村,在2022年迎来了独属于它的高光时刻。两年来,岷江园区以新质生产高质发展为切入点,聚焦“天府粮仓”永丰片区建设,助力永丰片区实现六大新突破。

两年来,永丰片区紧紧围绕更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农文旅融合功能植入、主体培育和社会化服务、集体经济联合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塑造六大行动,实现水稻平均亩产780公斤,累计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41名,一年累计接待来客50万人次,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三苏家训在永丰”等文化活动173场次,2023年永丰片区集体经济收益达233万元……

初夏时节,走进太和镇永丰村,这里的水稻生产从育秧、播种、灌溉到收获,各个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这背后则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承托。

2023年9月,永丰村打造“天府粮仓”数字永丰大数据平台,通过无缝覆盖3340亩良田的全自动孢子捕捉分析仪、虫情监测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作物长势监测等数字农业设施设备,以及天上的遥感卫星,共同织就了一张为农事提供精准智能服务的智慧网络。依托该平台,永丰村已经实现从“靠天种田”到“靠科技种田”,成为四川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接下来,岷江园区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稳健的步伐内外兼修,坚决把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打造更负盛名的东坡粮品,通过区域公用品牌来强化兴农、强农、富农,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以新质生产高质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永丰核心样板区。(江良文 )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