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栽环节机械化水平低是四川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最大短板。目前四川水稻机械化生产广泛采用毯苗机插模式,播种流水线均采用无序撒播方式,种子在秧盘中随机分布,只有播种量足够多,才能保证机插时秧爪能够抓取到秧苗,所以机插秧用种量达到了人工移栽的4倍左右。四川水稻生产中杂交稻占比超过90%,而杂交稻种子价格高,毯苗机插额外的种子投入推高了生产成本,且高密度播种降低了秧苗素质,造成机插秧漏秧、均匀度差和伤秧严重,影响机插秧产量,因而妨碍了其大规模应用。发展低成本、高产水稻机械化播栽技术是提高四川水稻机械化水平的当务之急。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团队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杭州赛德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完成的杂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流水线创新性地将气吸式/凹槽式精准播种和压槽控水定根结合,使秧苗在秧盘中按插秧机秧爪抓取规律有序排布,保证秧爪抓取成功率,使用种量较毯苗机插减少40%以上,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秧苗素质和漏秧率大幅降低。
条播效果图
近日,杂交稻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成果鉴定会在杭州召开。会上,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对该技术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该技术在推进杂交稻机械化生产方面的巨大应用价值。成果主要完成人、四川农业大学杨志远副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团队在播种器孔型仿真模拟方面所做的工作,提出了孔型与粒型最优适配的结构方程模型,展示了团队在推进精准条播技术在丘陵山区规模化应用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成果主要完成人、四川农业大学李娜副教授向与会媒体介绍了杂交稻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在四川成为农业主推技术及逐年扩大的推广面积情况,表示该技术有望替代现有的毯苗机插秧技术,成为新时代节本又高产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精准条播育秧流水线
经过充分的考证和质询,与会专家一致评价:杂交稻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创新性强,应用潜力巨大,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