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2024年7月15日—17日,贵州民族大学“大方漆器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团”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龙雨天博士,共同到贵州省大方县开展了为期3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到大方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调研访谈
7月15日,团队来到县民宗局,王晓东副局长安排团队与大方县彝学会学者进行了座谈。
大方县彝学会原秘书长龙泽友(右一)向团队介绍彝族火把节
大方县彝学会原秘书长龙泽友向团队介绍:“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县委、县政府精心筹备组织火把节活动,我们彝学会同时邀请苗学会、白族学会筹备节目,与我们筹备的节目共同参加表演,各民族群众都来共同庆祝。火把节已经成为不断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同时,火把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极大拉动了大方县的消费,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团队与县民宗局领导、彝学会成员合影
彝族祭水节、火把节、彝族年等作为彝族文化中的重要传统节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大方县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到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调研访谈
7月16日,团队来到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访谈。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传承和发展大方漆器工艺的企业,公司总经理高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之子。
高焱带领团队实地考察了生产车间并参观了该公司设计生产的漆器产品,双方就大方漆器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高焱向团队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漆器产品
高焱向团队介绍:“大方漆器的制作有制漆、制胎、灰地、漆地、装饰等五大工艺,共有50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有差错。一件大方漆器的制成至少要半年时间。”关于大方漆器的创新发展,高焱说:“大方漆器的创新发展应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产品。”团队建议该公司可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设计人才和技术创新,推动大方漆器工艺的创新发展。
团队与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焱合影留念
到大方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访谈
7月17日,团队来到县文旅局,深入了解大方县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经验成效。
县文旅局副局长吴娇娇(左三)向团队介绍大方县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成效
县文旅局副局长吴娇娇向团队介绍:“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打造非遗产品化,依托大方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豆干、豆制品、天麻制作技艺,打造了一批具有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非遗文创产品。第二是激发游客的参与率,通过举办火把节、跳花节、团圆节等大型民族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和游客参与,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团结。第三是打造文化演艺类旅游产品,在火把节、跳花节、团圆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打造了《祭花神》《漆魂》等一系列文化演艺类旅游产品。第四是打造沉浸式、互动型旅游业态,比如在贵州宣慰府会看到一些NPC的沉浸式演绎,我们也会发放彝族服饰给游客,让他们沉浸式投入到整个旅游过程中去。”
县文旅局还注重将“天麻之乡、豆制品之乡、皱椒之乡、漆器之乡、农民画之乡、民间艺术长廊之乡”等六张大方县名片有机融入至相关旅游产品商品的设计和宣传中,有效促进了相关文旅商品的打造和销售,同时也是对知识产权和地方文化名片IP的传承和保护。
团队与县文旅局领导合影留念
贵州民族大学团委书记胡斌(左五)到现场看望团队成员
7月17日,贵州民族大学团委书记胡斌到现场看望了实践团队,并与毕节团市委、大方团县委相关领导就“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3天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肩负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责任。(贵州民族大学 韩国祥 中央民族大学 龙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