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绘蓝图 绿色发展阔步行——毕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

发布时间:2024-07-22 14:36:31  |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磅礴乌蒙,山水入画。清晨,乌江支流六冲河化屋村河段河面上,杨清鑫驾一艘小船巡河。

山光水色,游人如织,杨清鑫心里畅快:“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母亲河清了,环境好了,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舒心。”

毕节,因生态而美,凭绿色而兴。自1988年被国务院批复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以来,毕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202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赋予毕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战略定位。

绿色生态之于毕节,是发展根基,也是靓丽底色。

乘着《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的东风,毕节正以先行先试的担当与气魄,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赫章县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 摄

生态优先 筑牢绿色屏障

夏日,游走在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乡间小道,满目苍翠。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松叶,投落满地斑驳的光影,高耸挺立的华山松沙沙作响,护林员王光德挎上包,不疾不徐地行走在林海里,“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责任重大。”

王光德站在观景台,看到万亩林海掩映下升起袅袅炊烟的海雀村,脸上满是骄傲,“看到没,这就是守护林子的幸福。”

39年前,平均海拔2300米的海雀村,曾因过度毁林开荒,导致村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山边边”,森林覆盖率不足5%,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活赤贫。只有种树,才能守住家园。在老支书文朝荣带领下,海雀村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扛着锄头走上山头,种下一棵又一棵树苗,点绿30多个“和尚坡”,种下1.37万亩林海。

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增长至77%。生态好了,水源留住了,村里发展起特色产业,种香菇、中药材,发展乡村旅游等,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乡创业,当地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33元。家家户户住上大平房,一半以上人家开上小汽车,部分村民开办民宿,靠着万亩林海资源吃上旅游饭,海雀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海雀村的故事,是毕节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精彩缩影。

作为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毕节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构建完善的绿色发展工作体系,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何欢 摄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3年,全市实施国储林10万亩、营造林142.81万亩,完成石漠化治理285.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690平方公里。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确保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进一步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毕节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通过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污染源监管和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此外,毕节市还深入推进城乡污水、垃圾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大幅提升。

筑牢生态屏障,守好生态底线。毕节市通过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措施,打出了污染防治“组合拳”。积极争取并实施各类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更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贵州省装机规模最大风电项目——威宁乌江源百草坪风电场。何欢 摄

产业转型 推动绿色升级

小暑时节,走进位于长通威宁新能源产业园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光伏组件产品经切割、焊接、层压等20多道工序生产下线,即将发往全国市场。

这是全省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填补本土光伏组件生产空白,也是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光伏组件生产流水线之一。随着浙江一道新能、厦门科华数据、江苏国强兴晟、三一重能等行业头部企业逐步落户长通威宁,一个集光伏组件、储能、逆变器、风机机组、电缆、风电配套箱、光伏支架生产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正在形成,不断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

毕节作为传统能源大市,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面对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毕节正顺应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实现了从“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生产光伏组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摄

而在海拔超过2300米的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灼甫草场,一排排大风车迎风而舞,将风能转化成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这是华能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雪山风电场,从2020年底全面投产至今,该风电场每年平均能提供清洁能源电量约4.2亿千瓦时,累计发电量26.17亿千瓦时,与传统火电相比,可节约标准煤约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只有把绿色发展底色铺好,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高歌猛进。

毕节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不断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能源总装机达683万千瓦、发电量位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毕节市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育14家数据商入驻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方式,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开发利用,毕节市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毕节市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丰富的山地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山地特色农业绿色转型,紧紧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八大产业,通过推广林下经济种植养殖模式、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等措施,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如今,毕节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全国第一,食用菌、马铃薯、肉牛、家禽等产业规模全省第一。

逐绿前行,点“绿”成金。依托良好生态,通过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线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出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等方式,毕节正加速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百里杜鹃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黔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大方县崔苏坝、方家坪成功创建国家级露营基地,黄泥乡朝门村、米底河景区、“花都里·杜鹃乡舍”民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点。2023年,该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毕节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护林员王光德正在林间巡护。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摄

制度创新 释放绿色红利

2022年2月,全省首张林业碳票落户毕节黔西。同年3月底,这张林业碳票质押贷款500万元成功落地毕节。

毕节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林业碳票收益权质押贷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一创新实践,成为毕节绿色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年4月,赫章县海雀村获得贵州省首张集体林“碳票”;同年12月,海雀村完成首笔碳减排量为2620吨的碳票交易,成交价14.41万元。

卖空气也能赚钱。“林业碳票让海雀村万亩林海变成‘绿色银行’。”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高兴地说。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毕节注重制度创新与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颁发林业碳票开展碳减排交易等方式,让“沉睡”的林地资源变成“真金白银”。目前,全市成功颁发5张林业碳票,完成碳减排交易3102吨、碳票交易17.4万元。

2023年该市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达420万亩,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七星关拱拢坪林场、织金桂花林场被纳入全国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试点。黔西市化屋村、百里杜鹃管理区、七星关区亮岩镇和赫章县海雀村获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绿色发展步履不停,改革创新历久弥新。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毕节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森林资源保护“三项行动”并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绿色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强化区域协作联动机制。毕节市加强与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合作,修订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协议,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同守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编制完成赤水河流域“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毕节市印发《毕节市赤水河六冲河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积极探索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建立全省第一个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

探索绿色金融制度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领域信贷支持,民生银行通过碳排放权抵押向黔西中水发电公司发放贷款2800余万元,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贵州分公司为黔西市金碧镇3.3万亩国储林提供500万元森林碳汇风险保障;探索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全市23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全部购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与此同时,毕节积极通过开展巡河巡林等活动,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培育绿色文化,并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相互监督、自我教育、自发爱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发展融入到干部群众的具体行动,化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锚定目标,笃行不怠。

毕节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围绕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的战略定位,致力于走出一条岩溶山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不动产”,奋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毕节生态答卷。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