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24 16:33: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7月12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8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与30余名残障人士亲密接触,在离校最近的歌乐山烈士陵园拉开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序幕。

歌乐山下,烈士墓前,由大学师生、残障人士50余人组成的团队在主持人的讲解和引导下,缅怀红岩英烈。50岁的盲人余晓波露出了微笑。那一刻,他在川外新传学院学生的引导下走进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用手触摸到了叶挺将军的塑像。当听觉和触觉帮助后天失明的他重现美好的时刻,那些往昔光明的记忆在他心里重新绽放。

用心搀扶 用手触摸

残障人士感悟红岩精神

“您可以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或者握着我的手臂。”12日上午约9时,胡柯和同学们一起在烈士墓地铁站等到了来自大渡口等地的残障群体。视障人士刘显益犹豫了一下,随即将手轻轻搭在她的肩膀上。今天,像胡柯一样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有12位。

“小心台阶,咱们慢慢下。”“这里有个小坑,我们绕过去。”身为团总支副书记的胡柯,有办事认真严谨的特点。她一边缓步引领刘显益往前走,一边微微侧身回头观察他的状态。仅1公里左右的路程,志愿者们一路引领着残障人群,用了比平时多接近一倍的时间,安全顺利地将他们带到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随着解说员的讲解,大家走进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血雨腥风的历史。陈然、叶挺、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烈士的故事可以被听到,这些英雄人物的塑像也可以被盲人朋友们触摸。

舒世云在江姐塑像前驻足良久。然后缓缓伸出双手,指尖反复触碰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并仔细感受英雄的存在。“当摸到江姐的塑像时,我终于知道她原来是短头发,鼻子还很高挺。听说29岁就牺牲了,我感到难过。是先辈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他说。

在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中,赵雨涵无疑是最投入的一个。她化身视障朋友赵小霞的“眼睛”,用语言描述着馆内场景和红岩故事。“您右手边有一个玻璃罩子,里面放着革命先烈在狱中穿过的衣服、写过的书信。”“如果被回忆是生命的重现,那我们今天听到的、触到的,都会让那些英烈再一次在我们的脑海中重生。”

随着讲述的深入,赵雨涵的声音中也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庄重与深情,直到红岩故事行至尾声,她才惊觉,赵小霞的墨镜之下,竟隐藏着早已盈眶的热泪。

盲人留言官微 盲剪视频

智能手机培训启新篇

7月15日,社会实践团走进了大渡口建胜镇民胜村、春晖路街道渝馨家园,举办了朝夕志愿协会大渡口分会成立仪式,暨第22、23期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残障人士专场,不少健全人也赶来参与。仪式上,媒介实务中心主任、朝夕志愿协会指导老师杨清波副教授向大渡口区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梅明授旗。

“我进群啦!”残障人士亲属黄荣琴阿姨轻轻输入数字“3679”,随着最后一个数字的确认,她不但率先进群,还有幸成为群主。这是朝夕志愿协会开办23期智能手机培训班以来,首次教大家面对面建群。黄荣琴在有奖互动环节的快速、成功操作,使她获得了志愿者送上的奖品。

“视频怎么拍哇?”70岁的牟长文奶奶询问志愿者,语气轻柔却充满了探索的渴望。志愿者用手指点触牟奶奶手机屏幕上的相机,屏幕瞬间切换到了拍摄界面。“先找到您想拍的东西,再调整手机位置,直到屏幕画面让您满意为止……”牟奶奶逐渐掌握了方法,成为全场第一位拍视频并分享到民胜村村委会群内的老人,还由此获得了奖品。

姜雪后天失明近两年,他自学读屏软件,现在使用智能手机十分顺畅。听到后面的周阿姨询问“怎么把照片拍好”时,他回过头,细细地给她讲解。姜雪为何如此厉害?原来,面对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他上过大学、读过MBA。他曾陷入绝望的深渊,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希望留住即将消逝的光明,但最终只能直面残酷的现实。

据悉,此次“三下乡”实践团共有27人次志愿者对68人次残障人士和健全老人进行培训。自2020年11月以来,培训班已在沙坪坝、秀山、奉节和大渡口四区县举办23期,共有473人次志愿者为606人次老人等提供服务。

听外国故事 入田间农家

“看”口述电影

7月15日,“三下乡”实践团还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了两场青年志愿者中外文化交流分享,举行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口述无障碍电影活动,走进残障人士家庭慰问、了解其生活状况,赶赴果园和社会组织服务联合体调研。

“这是咱们村来的第一个外国大学生!”大渡口区残联机关党支部书记、建胜镇民胜村民生服务团副团长李红红拉着魏雅的手,向大家介绍。

魏雅来自多哥,就读于川外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邀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她身着独特美丽的民族服饰,自信大方的体态、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使她无论走在乡间小路还是走上讲台,总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多哥位于非洲西部……”当魏雅将PPT翻到“多哥人的穿着”,向大家讲述多哥人偏爱穿着颜色丰富多样、图案生动活泼的服饰时,画面里那些美丽的服饰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她说,这些衣物不仅是个性的展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

下午的智能手机培训结束后,李正廷一行带着米和油前往视障人士陈冬家慰问。

“太感谢你们了。”说这话的是陈冬的母亲。她年过六旬,头发花白,撑着瘦弱的身体热情地为大家倒满一杯杯热水,还不停地说:“天气太热了,多喝点水哈。”然后将装满水的纸杯递过来。

生病的父亲沉默地安坐一隅,在看到刚进门的同学擦汗时,连忙起身要去开空调。陈冬也连连感谢,他虽然看不见,却连声叫出每个老师的名字,伸手热情相握。此刻,温情在小屋里蔓延,是关爱、善良与感恩。

而这天上午,杨清波老师则带着李欣颖、黄钰茹等前往民胜村独臂姑娘彭湘渝的家走访,调研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两岁就因意外失去右臂的彭湘渝因为将自己的乡间生活分享到平台上,目前已获得了12.5万粉丝、108万点赞。走过当年让她失去右臂的铁路,交流因为残疾而经历的种种过往,彭湘渝的淡定和开朗令人惊异和感慨,她脸上不时绽放的微笑给人感觉仿佛是在谈别人的故事。

傍晚六点半,大渡口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里很是热闹。

“三下乡”实践团来到这里,为“声临其境”无障碍红色坝坝电影做准备。开映前进行了无障碍体验游戏:戴上眼罩辨别手中物品,拿起盲杖了解视障人士如何行走。还和社区小朋友一起表演了节目。

“在漆黑的夜晚,所有战士艰难地爬上被积雪覆盖的山坡……”当夜幕降临,约50位观众随着李琦玉的播报,走进《长津湖之水门桥》无障碍红色口述电影。

电影很长,但仍有观众坚持到最后。杨胜利戴的眼镜有2000多度,原来视力好的时候也去看电影,但现在成了奢望。她很感谢无障碍口述电影带给她的体验,“如果不解释,我是看不懂的……只知道那个画面打得很热闹。”

据了解,无障碍口述电影从现场布置到结束仅3个多小时,但实践团却从7月2日开始准备。新传“馨小青”助残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罗琬淑和李琦玉带着大家写口述脚本,10分钟的脚本要写1小时。为了有更好的效果,他们看了7遍电影,将脚本更新完善了7版,3次模拟训练每次三小时以上,有时要到凌晨2点半。(覃雪萍、付小雪、赵雨涵、刘中锋、谭清清、黄钰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