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方针下,“非遗里的中国”的创新表达

发布时间:2024-08-14 08:51: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凝结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活态灵魂,保护和传承非遗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视作为影像媒介,可以客观且具象化的呈现出非遗技艺的精粹,在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科学路径,基于“两创”方针,近年来主流媒体出品了很多大型文化节目,以其守正创新的制作形式惊艳出圈,一经播出叫好又叫座,这离不开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聚焦创新成果,与现代生活融合。非遗不是精英文化,而是接地气、具有亲切感和人民性的文化,因此,非遗“两创”应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首要目标。任何形态的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使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节目通过展现非遗在当代的创新性成果,实现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比如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双向破冰船“雪龙二号”是由600年薪火相传的传统非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创新发展而来,成为了新时代的大国重器;还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精尖领域的芳纶材料,我国直到21世纪初才攻克这项尖端科技,而攻克这项技术的关键就是我国传统非遗蔡伦古法造纸技艺中的湿抄法;再如淮剧不断融入流行元素,与实景文旅进行有机结合,让经典剧目重新走入大众生活,不仅呈现出更完美的演出效果,也体现出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非遗里的中国》通过这种“非遗+”的创新应用模式实现了非遗的古今联动,完成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让中华传统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体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技术赋能,创新呈现形式和传播模式。“两创”的要义在于找准传统文化与新理念、新技术的结合点守正创新,让原本束之高阁的非遗技艺流行于当下。在数字时代来临的今天,回顾近年来“出圈”的电视艺术作品,不少都是以“文化+技术”为载体,进行了文化创造的跨时空、跨圈层和跨界转变。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迭代,为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崭新的视听感受,从而达到了“破圈”传播的效果。在创新节目呈现方式上,《非遗里的中国》打通了文化类节目的形态边界,融汇纪录片、文化访谈、歌舞表演、实地探访、游戏等多种节目形式精华,通过影视媒介具象化地呈现出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成果,节目摆脱了演播室录制的单一场景,将非遗流动的呈现在具有人文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打破了地域间的限制,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同时,节目还使用了4K/8K高清拍摄技术、超微距摄影、时间切片超高清AI系统、绿棚拍摄+CG技术等多种数字技术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高水平的视听盛宴。例如超微距摄影可以捕捉到非遗技艺中微小的细节和纹理,如刺绣的针脚、陶瓷的釉面、雕塑的笔刻等,切片AI系统可以将非遗技艺的具体步骤进行拆解,通过慢动作、时间切片等方式,让观众清晰了解非遗技艺的每一个细节和流程,极大的加强了节目的观赏性,这也是文化节目触达更广泛受众的必要手段。在创新节目传播模式上,节目注重数字化传播手段的运用,通过央视网、央视频等平台进行全网直播和点播回放,使更多观众不受时空限制的收看节目内容。此外节目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分版块呈现,在一期节目中通常以介绍4个“大非遗”为主,20个“小非遗”为辅,每个非遗项目的独立呈现有利于新媒体平台的二次创作与传播,《非遗正年轻》就是《非遗里的中国》在新媒体平台的衍生节目,其以小体量和年轻化的表达很好的与《非遗里的中国》实现了大小屏联动,助力了非遗的传播,延伸了IP热度和影响力。

跨界合作,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跨界融合有利于推动非遗的活化利用和活态传承,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将非遗与不同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挖掘出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使非遗真正实现“创新性发展”。在“非遗+艺术”方面,《非遗里的中国》与中国歌舞剧院达成战略性合作,通过创新秀演将古老的非遗与现代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让非遗化身为可感、可听、可看的艺术作品,完成了对非遗的数字化保存。例如在《跃然纸上》创新秀演中中国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用古典舞水袖展示了蔚县剪纸这一非遗技艺,舞蹈老师们用身体当做刻刀在纸上创造出生动流畅的图案,体现了蔚县剪纸技艺的精湛和魅力。“非遗+文旅”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一大趋势,在实践中要坚持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深入挖掘和整合非遗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推动非遗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实现非遗和旅游的双向赋能。《非遗里的中国》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历史街区作为拍摄地,并为当地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福建篇播出后,拍摄地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推出“莆阳百工坊”非遗一条街,举办非遗街市文化长卷、非遗研学等多场活动,并通过“非遗+研学”“非遗+文旅产品”的创意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总的来说,非遗的创造性转化,核心在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赋予这些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元素新的时代诠释和艺术表达,而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则是要求在坚实继承传统根基的同时,积极寻求与现代艺术、前沿设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努力开发新产品、打造新业态。《非遗里的中国》通过对非遗的影像化呈现和深入浅出的专家解读完成了对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又通过积极探索“非遗+新业态”的跨界合作模式实现了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在非遗的创新表达上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康化夷、程煜倩、叶晖,湖南工商大学)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终身教育视域下党史新闻思想挖掘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HNJG-2022-0854)。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