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山:“智慧田”背后的数智变革

发布时间:2024-08-16 11:36: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又是一年丰收时。眼下,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的数智水稻示范基地里,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放眼望去,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稻浪起伏,稻香阵阵,一派丰收景象。

行走在沃野田间,这里不仅土地成方连片、道路相连、水渠贯通,农田还装上了“智慧大脑”,手机成了种粮户的“新农具”。

“目前水稻生长情况咋样,我一看手机就知道。”种粮大户王程淋说。

自去年彭山区建成该基地起,王程淋便承包了这里的一千多亩田用于水稻种植。从育秧、播种、灌溉到施肥施药、收获,水稻种植各个环节,这块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田”,让这个种粮大户获益良多。

指尖轻点 实现“掌上管理”育壮秧

水稻育秧是水稻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水稻获得高产,全靠育好壮秧。

今年4月,王程淋依托工厂化育秧技术进行水稻集中催芽作业,通过智能化育秧,实现温度和湿度有效控制。

“出苗快、出苗壮,插秧工作较往年提前了十来天,水稻返青也提前了半个月。”王程淋说。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达到水稻铺土、播种、浇水、覆土、出盘、叠盘、入箱一条龙作业,叠盘暗室工厂化育秧,可以实现装土一致、播种均匀、浇水透彻、覆土严密效果。

在基地,远远就能望见一座钢化玻璃结构的育秧工厂。玻璃房内4台巨大的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能够将秧盘从“地上”送往“空中”,同时喷淋设备还会不时喷出水雾滋润秧苗,保持湿度。

“如果光照过强,就拉上遮光帘;湿度不够,就打开喷淋系统;温度过高,就开窗通风……只需要通过手机屏幕,就能让大棚环境时刻在‘掌控’之中。”王程淋指着工厂内的设备一一介绍。虽然已过了育秧期,但站在育秧工厂内,依然能感受到科技感扑面而来。

智能育秧工厂集中育苗,不但节约了育秧成本,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缩短出芽时间,保证春播生产不误农时。笔者了解到,传统育秧需要35天左右,而移入大棚的育秧盘仅需二十来天,就能移栽到农田里了。

用数字化管理赋能农业生产,在近年的育秧工作中,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里自动化控制棚内环境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电动卷帘器、自动喷淋装置、水肥一体机、防冻机等一批智能化自动作业设备的引入和应用,真正实现了指尖点一点、科学育壮秧。

数字赋能 激发传统农业“新变革”

抛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做细耕苦种田”的传统农业固有标签,彭山区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的数字化水稻田间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

水稻生长期对水的要求特别敏感,如何精准控水成为关键。基地采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稻夏管精准化给水,数字化管控。王程淋介绍,智能灌溉系统,只需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终端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就能轻松实现精准控水。

信息化时代,掌握气象信息、土壤墒情、病害虫情等重要农业生产信息,对耕作丰收至关重要。放眼望去,水稻基地的田间地头竖起一根根长杆,上面挂载着太阳能电池板、高清摄像头、大气传感器等装置。

“那是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王程淋说,通过智能虫情测报灯、农情摄像机、水质监测仪等设备,可以对每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湿度等作物生长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基地里的农业监测物联网信息技术系统,除了虫情模块,还具有气象、苗情、大屏展示等模块。“人在屋中坐,尽知田园事,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了解作物各方面情况,及时应对和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王程淋说,通过高清影像和监测数据,能够更科学地预判识别农业生产风险。

有了这些智能设备的帮忙,种田不仅轻松,还更精准、更高效。

从田间回到办公室,王程淋熟练地在电脑端操作系统,“我平时就是这样巡视稻田的。”通过屏幕,只见农田里的光照、土壤、温度、湿度、降水量等信息一览无余。点开信息化平台上的功能分区,农田气象信息反馈、作物生长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一系列物联网技术映入眼帘,一场生态农业的“智能秀”就此上演。(马诗雨、翁光建)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