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书展 | 今朝,一起感受老闹猛的上海闲话

发布时间:2024-08-16 15:20: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2024年8月15日下午,“上海闲话讲起来”——上海话系列图书分享与签售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第二活动区举行。国家一级文学编辑、被誉为“滑稽王小毛之父”的葛明铭,知名沪语专家朱贞淼,来自阿根廷的“上海女婿”、沪语研究者吴飞得(Federico Demarco)现身活动现场,与广大读者朋友们见面互动。

活动现场,葛明铭先生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几个有趣的方言小故事。比如,“小转弯”和“休要转弯”这两个发音相近的词,可能让人迷失方向;早餐店中“粥天粥地”的广告语,只有用上海话读才能展现出一语双关的妙趣。此外,他还分享了一些店铺因为名字在上海话中有谐音,结果生意冷清的故事。这些故事让现场的读者朋友们捧腹大笑,也在笑声中深刻感受到学好上海话与传承沪语文化的重要性。

朱贞淼老师表示,现在沪语学习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到了这门别有韵味的方言,“每个地方最深的底蕴、最大的特色都在当地人的口中”。他还补充道,上海话中的许多发音是普通话中没有的,但与外语发音相似,因此,学好上海话对于学习西班牙语、英语等都有帮助。

阿根廷小伙吴飞得首次参与上海书展的活动,他谈道,自己学习上海话的契机是成了“上海女婿”,学好了上海话与丈母娘的沟通更畅通了。如今,他不仅自己热爱上海话,还通过实地考察和阅读文献,研究上海方言的发展与演变,为保护和传承上海话贡献力量。他鼓励大家学习上海话要“先讲起来,讲得出,慢慢就能讲好了”。

在互动环节中,一位热心读者向现场嘉宾提问,关于上海话中“大”字的不同读音应如何运用。葛明铭老师解释说,虽然用“文读”和“武读”来区分是一个方法,但并不完全适用。实际上,上海话的许多“老词”保留了从过去传承而来的读音“du”,而新名词则通常读作“da”。吴飞得补充道,“大家”这个词虽然是老词,但也读作“da”。嘉宾们还分享了许多学习上海话的心得体会和个人故事,现场气氛热烈。

一位年长的观众接受采访表示,自己每年都来参加有关上海话的活动,听大家讲上海话能够勾起那些老上海的记忆,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新上海人更加了解上海话的魅力,也让更多人学习和传承沪语文化,共同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温度和历史积淀。

在现场读者的簇拥与掌声中,三位嘉宾为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话系列图书进行了签售,并与读者合影留念。此次活动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上海话的机会,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上海话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人情温度。(朱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