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研学之旅——探寻革命足迹,铸就时代篇章

发布时间:2024-08-26 10:46: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7月14日至16日,桂林理工大学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2024年受奖助学生“行红色足迹 筑青春梦想”资助育人研学活动。期间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科马界、程阳八寨红色教育基地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探寻革命足迹,体验红军曾经的艰辛与伟大。

作为受资助学子,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畏,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从科马界出发重走长征路,沿着崎岖的山路,我跟随队伍踏上了曾经红军走过的土地。讲解员跟我们说:“‘科马界’位置很特殊,处于广西与湖南省的交界处,曾经是湘桂两地的一条古商道。1930年12月,红军由此从广西进入湖南。于是,当地群众把‘科马界’这段古商道称为‘红军路’。”讲解员还说:“这条路比较陡峭,以前是那种泥路,很难行走,后面才修成的石板路。”走在路上,我深深敬佩那个时代的红军战士们。山路崎岖陡峭,还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却依然坚定地前行。我想,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

在程阳八寨红色教育基地,我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参观革命历史陈列馆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讲解员说:“红军来到这里,村民们发现他们并不如敌军妖魔化的那样。他们不损坏村民的财物,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也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与村民和睦相处。村民很快对红军有了改观、建立了信任。”听着讲解,感慨万千,红军战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身影好像就浮现在眼前。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我见到了红军岩。这是一处见证了红军与瑶族人民深厚情谊的圣地。在岩壁上,红军为感谢瑶族人民的帮助而刻下的誓言依然清晰可见。我被这种军民鱼水情深深打动。瑶寨里的人说:“国民党反动统治期间,瑶民经常受到镇压和轻视,还被侮辱性地称为‘猺民’。红军来了之后,倡导人人平等,瑶民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于是去掉了反犬旁,改为单人旁‘傜民’”。一字变化,让瑶族同胞看到了红军的诚意,也唤起了瑶族同胞对红军的拥护,为了纪念红军与瑶民之间的友谊,当地人把龙胜县泗水乡的奇石“龙舌岩”改成了“红军岩”。在白面瑶寨,我们还参观了白面瑶寨博物馆,那里保留了有许多红军遗留下来的物品。也体验了编草鞋,在编织过程中,需要6个人的团队一起保持一定的力度和节奏,否则草鞋容易松散或没有办法成型。教我们编草鞋的向导说:“红军经过瑶寨时,不少人打着赤脚,对谁都和和气气,给寨里的人挑水劈柴,修桥补路。草鞋是寨子里的人报答红军的心意。”这些话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革命年代的艰辛,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回顾这次研学之旅,在科马界,我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了长征路,体验了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荣耀。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我见到了红军岩,感受到了红军与瑶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这些经历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和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国家资助下沐浴成长的青年,我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这次研学收获的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将把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作者:吴诗漫 吉爱闯)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