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新学期即将到来,面对新学期的生活,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又应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和调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为你支招。
面对新学期的生活,有的孩子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甚至在开学前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种在假期结束前后、开学之初,孩子们出现的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表现,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背后有哪些原因?
“开学综合征”产生的本质,其实就是从假期到学期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儿童青少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作息的迅速变化,学习、睡眠时间被固定,对自由时间的掌控感大幅降低,将给儿童青少年从生理到心理带来双重适应困难。
其次,开学意味着更多的学业任务和压力,儿童青少年从安逸的假期心态突然进入不同模式,难免滋生紧张、不愉快等不良情绪。
除此之外,不愿与家长分离、担心校内的人际关系、因升学或转学带来的适应困难,也都是“开学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开学综合征”具体有哪些表现?
基于上述心理过程的变化,开学适应不良可能使儿童青少年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失眠、头晕、恶心等躯体症状,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容易分散等认知功能下降,严重的将导致厌学、社交退缩等社会功能损害,甚至最终可能发展为多种精神障碍。
应关注哪些预警与求助信号?
其实,当儿童青少年出现“开学综合征”时,往往会向家长发出预警信号。家长们要关注以下这些隐匿的表现,避免忽视孩子们的求助信号:
言语中的暗示
儿童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一些无意间的言语表达他们的焦虑,例如“我害怕老师同学会不喜欢我”或者“新学期的课会不会很难”,这些言语有时被认为是普通的抱怨,但实际上可能是他们内心困扰的表现。
躯体不适一些
儿童青少年在感到开学带来的压力时,可能出现头部腹部疼痛、疲劳、手脚僵硬、心悸、胃肠道不适、免疫力变差等躯体不适,如果持续无法缓解,或明显与上学的时间和周期相关,家长应该关心关注。
日常习惯的改变
主要集中在进食和睡眠两方面。儿童青少年如果在开学前后出现突然的食欲减退、食欲亢进,或表现出失眠、噩梦、过度嗜睡的情况,也可能与开学带来的心理压力相关。
情绪波动
如果儿童青少年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如突然的哭泣、大发脾气、沉默不语等,往往预示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社交回避
有些儿童青少年在开学前变得不敢与别人交流,回避与其他朋友的交往,甚至在一些社交场合中变得孤立,对此前热衷的活动不再感兴趣,这些往往是内在不适的信号。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开学综合征”?
帮助儿童青少年预防和应对“开学综合征”关乎每个孩子的顺利成长,是家长的必修课。这里为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从生活习惯入手
家长应该至少在开学前一周就开始有计划地带领孩子适应开学生活,如逐步规律作息,将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至与开学后的作息一致;鼓励保证良好的进食习惯,健康均衡饮食,尤其关注减少高糖食品、碳酸饮料等摄入;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在家中设定“无屏幕时间”,与孩子一起避免网络沉迷;培养孩子运动的良好习惯,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放松全身肌肉,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也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从对孩子的观察入手
开学前,家长可以主动询问孩子是否做好了开学的心理准备,同时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无精打采、唉声叹气等情况,是否在距离开学日期越近的时候这些表现越明显。而在真正开学后,更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询问孩子在学校中的感受,如是否与老师、同学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在学习中感受到困难(注意无法集中、内容难以理解)等。
从孩子自身入手
许多孩子对于“开学综合征”存在易感性,如人际支持差、学习成绩差、自尊水平不稳定等。家长应该注重对于孩子的全面培养,帮助他们增强沟通技巧,提升融入群体的能力;寻找适切的学业目标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业压力管理模式;协助孩子发现兴趣爱好,并从中培养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些日常养育的改变都有助于孩子形成对于“开学综合征”的免疫力。
从家庭系统入手
如果观察到孩子真的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家长也需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良好的家庭氛围成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持系统。家长应做到理解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尝试帮助孩子厘清当前的感受,表现出与孩子一同攻克难题的信心与行动,而不是认同甚至放大孩子的情绪体验,或者反过来加以指责,最终让问题愈演愈烈。
从外部支持入手
除了安抚孩子的情绪外,家长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评估孩子当前的情况是否需要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指导。有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正常的生活,这时家长应该积极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评估,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家长也可以通过接受心理教育、学习稳定化技术或其他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困难。